第肆部 纸醉金迷 第19章 绿林军(第4页)
可是刚愎自用的王邑依然未能采纳。
刘秀等人抵定陵、郾县后,说服不愿出兵的诸营守将,于六月初一率领步骑万余人驰援昆阳。
此时王邑军久战疲惫,锐气早已丧失殆尽,这就为更始军击破它提供了机遇。
刘秀亲率千余援军步骑为前锋,在距王邑军二、三公里处列成阵势,准备接战。
王邑、王寻等人自恃兵力雄厚,骄妄轻敌,只派出数千人迎战。
刘秀率众奋勇进攻,反复猛冲,当场斩杀王邑军数十人,取得了初战的胜利,大大振奋了士气。
这时候,更始起义军主力已攻占宛城三日,但捷报还未传到昆阳。
刘秀为了鼓舞全军士气,动摇敌人军心,便制造了攻克宛城的战报,用箭射入昆阳城中;
又故意将战报遗失,让王邑军拾去传播。
这一消息一经散布,昆阳城中的守军士气更为高涨,守城更为坚决;
而王邑军则由于顿兵昆阳坚城,久攻不下,且闻宛城失陷,士气更为沮丧。
胜利的天平开始向起义军这一边倾斜了。
刘秀在取得初战胜利后,又善于捕捉战机,乘敌人士气沮丧和主帅妄狂轻敌的弱点,精选勇士三千人,出敌不意地迂回到敌军的侧后,偷偷地涉过昆水(今河南叶县辉河),向王邑大本营起极其猛烈的攻击。
在此时王邑等人依旧轻视汉军,未把刘秀放在眼里,同时又担心州郡兵失去控制,遂下令各营勒卒自持,不准擅自出兵,而由自己和王寻率领万人迎战刘秀的冲杀。
然而,王邑这一做法造成严重的恶果:在刘秀所率的精兵的猛烈进攻下,王邑手下的万余人马很快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阵势大乱。
可诸将却又因王邑有令在先,谁也未敢去救援,致使王邑军败溃,王寻也做了刀下之鬼。
昆阳城内的守军见敌军主帅已脱离部队,敌军阵势已乱,也乘势及时出击,内外夹攻,杀声震天动地,打得王邑全军一败涂地。
王邑军的将卒们见大势已去,遂纷纷逃命,互相践踏,积尸遍野。
这时又恰遇大风飞瓦,暴雨如注,滍水剧涨,王邑军涉水逃跑而被淹死的不计其数,使得滍水为之不流,只有王邑、严尤等少数人狼狈逃脱,窜入洛阳。
至北,昆阳之战就在更始起义军歼灭王莽军主力,并尽获其全部装备和辎重的辉煌胜利中结束了。
攻陷长安之战昆阳之战后,新莽统治末日来临。
不仅各地村民起义风起云涌,而且统治集团内部也众叛亲离,不少地主豪强也乘机起兵,如天水豪强隗嚣占据陇西,蜀郡太守公孙述割据巴蜀等。
王莽能控制的地区,仅剩洛阳至长安之间的狭窄地带。
为了作最后挣扎,王莽将在东方与赤眉军作战的太师王匡、国将哀章调回,固守洛阳;命王邑从洛阳赶回长安,任为大司马,并任张邯为大司徒;
令都尉朱萌、右队大夫(即弘农太守。王莽改制改称)宋纲防守武关;
任命九位将军,均以虎为号,称九虎将军,率北军精兵数万,在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回溪(今河南洛宁北)一带布防。
为了逼使九虎将认真防守,拼力死战,王莽将他们的家眷扣留在宫中做为人质。
当时,新莽国库中有6o多万斤黄金和无数珍宝,九虎将要求王莽散财励士,但王莽只给每位将领4千钱,引起九虎将和兵士的极大不满,无心作战。
昆阳大捷后,绿林军休整了近3个月,于同年八月,兵分两路:一路由王匡率领,北攻洛阳;
一路由申屠建、李松率领,西入关中,直取长安。
在此之前,刘秀已率兵攻取了颍川郡的父破(今河南陕县西南),招降了附近的5个县,被任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随后北渡黄河,到河北招降那里的各支起义军及州郡县王匡率领北攻洛阳的军队,一路进展顺利。
九月,攻克洛阳,杀王匡、哀章。
十月,刘玄将都自宛城迁移到洛阳。
西路军在武关迫降都尉朱萌,攻杀右队大夫宋纲,占领了武关,进入关中。
这时,析县(今河南西峡)人邓晔、于匡,弘农人王宪等起兵响应。
绿林军(汉军)又在华阴击败了九虎将,迫使史熊、王况二虎自杀,另四虎逃亡,剩下郭钦、陈翚、成重三虎收集残兵退守渭口(今陕西华阴北)。
李松率3千人与邓晔合兵进攻渭口,未能攻下。
于是2人驻守华阴,以待后队,同时分兵出击莽军。
邓晔命王宪率数百人,北渡渭河,进入左冯翊(今陕西西安北),向长安北侧迁回。
王宪军所到之处,莽军望风归降。
李松也派部下韩臣向西直取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击败新莽波水将军窦融,并乘胜追至长安的长门宫(今陕西西安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