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3章 服从命令才是武人的天职(第2页)

“再加上缝制所需的人力,一件成品札甲,作价便不下十万钱。”

“父皇派太尉领兵出征,不是为了救睢阳,而是为了救我汉家的宗庙、社稷!!!”

方才这一番言语,不过是餐前的开胃甜点……

刘荣知道,李广真正想要说出口的话,还没有吐露哪怕半字。

“为了自己的仕途,更是不惜送麾下三百锐士、睢阳上百守卒死于非命!”

“尸首就这么被扔在睢阳城外,任由风吹日晒;”

“便是那匹不知有多珍贵的战马,纵然同样战死沙场,也还是难逃被吴楚贼子分食其尸……”

“我与梁王叔,素有嫌隙!”

“李将军知道十万钱,对我汉家的百姓、府库――对我汉家的天子,意味着什么吗?”

“身下骑的,更是北墙诸多马苑不知耗费多少时间、心血,长安府库、太仆不知花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才终得以驯养出栏的战马。”

“――公子不懂那三千陇西良家子,是怎样让陇西之民爱戴、他们战死,又会让陇西怎般哀云遍天。”

“但少府再怎么苦心经营,再怎么从指头缝里抠钱,也终究抵不过李将军今日冲冠一怒,便让我汉家,损失了价值二百万钱的札甲、数十万钱的刀剑戈矛;”

满是悲壮的一番话,终是将刘荣对李广的最后一丝期待败坏了个干净;

“那件札甲,当是少府于先帝年间所产。”

();()  “――不知道北方边墙,百姓民有多么疾苦、军中将士在战时,又有多么的艰辛。”

“这一切,公子,都不懂。”

“每枚甲片宽一寸,长二寸,皆以上好的牛皮削制而成,再缝制于厚帛之上。”

只是一口一个‘公子不懂’‘妄图储位’,却是让刘荣冷笑连连。

今日,叛军难得没有挑灯夜战。

趁着李广‘哀痛不能自已’的话口,刘荣冷不丁开口打断了李广的说教,却也让李广不由得一愣。

“――他们,死得其所!”

“为了让我汉家,能有更多的将士穿上这作价十万钱的札甲,我这个生在深宫、长于妇人之手,既不知喜、也不知忧的纨绔公子,在长安少府做了瓷器。”

“生前,这人当是一锐士。”

――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字字珠玑之语,终是惹得李广额角冷汗直冒;

余光瞥见身后,不知何时出现了梁王刘武的身影,李广更是一急,开口便是一声厉喝。

“及至今年,仅存的三百人,又都被我充做家丁亲军,带来了昌邑。”

“――当朝皇长子,假天子节,代君父奔赴前线犒军!”

“久闻李将军日日豪饮,无酒不欢;”

“――从父皇元年至今,少府靠瓷器谋得的利,足够再造出八百件札甲。”

“我向梁王要酒,并非是为了自己的口舌之欲,而是为了睢阳的军心士气。”

虽然没有和李广有过交集,今日也不曾有过交流,却也丝毫不影响刘荣,能感觉到李广对自己的敌意。

“――我确实不懂。”

?

“武人乎?”

“――觉得天下没人能看透李将军此番,是以那三百精锐的肉躯,来搭起能攀附梁王,乃至东宫太后的阶梯;”

“――一具札甲的价值,等同于一户拥田三百亩,宅院有六屋,丁口至少十人的中产之家的全部家产。”

“我不懂李将军为何要为一己之私利,而置那三百精锐武卒――那数十百战精骑的性命于不顾;”

大致能猜到这股敌意的来由,又因为今日的所见所闻,而对李广这个历史人物大失所望;

同李广说起话来,刘荣字里行间,也就难免带上了些火药味。

“陇右三千壮士,于当年那一战幸存四百;”

四五。三二。八五。二四四

“及至战后,仅存悍卒四百……”

做下这早就该做的交代,刘荣又低头看了眼身前的李广,只重重冷哼了一声,便拂袖自城楼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