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服从命令才是武人的天职(第1页)
与刘荣的预测稍有些出入。
――当日晚间,梁王刘武确实在王宫内设下酒宴,想要为天子使:皇长子刘荣,以及‘率军’支援睢阳的李广接风。
但李广拒绝了。
拒绝时的说辞也非常合理:战事未艾,睢阳危急,不便与宴。
只是虽拒了宴,李广却又并未完全拒绝梁王刘武的好意。
简单的推辞了一番,便顺着杆子往上爬:如果梁王实在过意不去,就送些酒到城墙上来吧。
于是,梁王刘武搬出了府库的大半酒水,并尽数送到了睢阳城的墙头。
“一如当年,我陇右三千良家子愤然从军,奋力抵抗匈奴人十数万精骑;”
城楼之上,皇长子刘荣手持天子节,怒目而视;
“――今日,单是李将军扔在睢阳城外的札甲,便值两座这样的凉亭。”
“我汉家,不是只有一座睢阳城!”
“李将军且看。”
李广却对此毫无知觉,只满脸沉痛道:“公子,不懂。”
那四位冲入睢阳,而后伤重不治的精骑,以及其余两位自此落下残疾,不得不隐退为农,苟延残喘的壮士,死、残的不值。
“还有三十多匹每一匹都价值千金,甚至数千金的战马,乃至根本无法用钱来衡量的百战精锐……”
“――但王叔正于睢阳死战,我尚且能叔侄阋于墙,而外御其辱,代君父奔赴前线犒军!”
非但活着,还大言不惭的在睢阳城头,说教起了当朝皇长子……
“太尉的十万兵马,不只要保这座睢阳城不失,还要用于击溃吴楚五十万叛军,还我汉家关东十七个诸侯国――三十多郡、七百多城安宁!!!!!!”
说到这里,刘荣终是缓缓侧过身,眯起眼角,神情极为淡漠的看向李广。
固然让人悲痛,却也死得其所。
骁骑都尉李广俯首跪地,冷汗直冒;
梁王刘武站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
“和我说这些话,李将军,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但今日,因李广一意孤行,不自量力的想要支援睢阳,而死在吴楚乱兵刀剑之下的二百九十三人,死的不值。
时间已经来到天子启新元三年年初,天气渐寒,凛冬将至。
但刘荣并没有急于开口,而是一如今日一整天,冷眼旁观,静静等候起了李广的下文。
“轮得到你李广邀买人心,作威作福邪?!!!”
“少府于先帝年间上奏:每一枚札甲甲片,单只是所需的牛皮、布帛,便作价不下百钱;”
“刘氏乎?”
不知是久攻睢阳而不下,影响到了吴楚叛军的士气,还是李广的意外乱入,让吴王刘濞生出了疑虑;
“――眼下,为了傍上东宫太后,更大言不惭,在这睢阳城头妖言诡辩,代当今天子训教皇长子?!”
“甚至就连来睢阳犒军,公子脑子里想的,也只不过是借此为自己造势,妄图日后,染指储君之位而已……”
“当年,于陇右从军的三千良家子,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吊卵的丈夫!”
刘荣越说,李广便愈发气急,每每要开口,却又都每每被刘荣抢先。
“公子知道那三千良家子中,幸存下的四百人,如今都在何处吗?”
“北军将士听令!”
“今日一见,果然……”
却不曾想……
目光撒向城墙外,正迎着夕阳,默然收敛尸首的叛军士卒,嘴上却以一种莫名萧瑟的语气,教育起身后不远处的皇长子刘荣。
“一户家财十万钱的人家,便可以被称之为:中产之家。”
“李将军,当真以为这天底下,没有第二个聪明人了吗?”
“自然也就不知道这浊酒,对将士们――对此时的睢阳将士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
“先帝年间,太宗皇帝想要修建一座凉亭,少府报价: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