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胡善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0章 多半是惯的(第1页)

不聋不痴不做阿翁,一个聪明的皇后,更要懂得知之为不知,自从洪武三年,洪武帝决定启动废弛千年的诸王分封制以来,朝廷大臣们的反对声就不绝于耳,如今过去十一年,依然时常有大臣上奏折反对。

洪武帝连宰相都废弛了,大权独揽,强行推行分封制。

马皇后很清楚分封制的弊端和隐患,西汉七国之乱的教训还不够吗但大臣可以反对,唯独她不行,相反,她还必须从中协调,劝暴怒要斩杀大臣的洪武帝息怒。

因为她是皇后。

作为亲王们的嫡母,父亲要分点东西兵权和封地给儿子们,嫡母要是反对,就是不慈。嫡母要保护诸子,这是她的责任,就像秦王畜生不如的恶行,洪武帝要惩罚秦王,马皇后就必须脱簪待罪,求洪武帝宽恕,将管教不当的责任揽到自己头上。

比如太子拒绝为孙贵妃主丧,和礼部官员一起绝食。马皇后明明齿冷太子枉顾人伦,却还要拖着虚弱的身体来乾清宫为太子求情。

就像后世,只要有人犯错,世人评论大多都是“你妈是什么教你的”

,很少有人说“你爹是什么教你的”

,在德行教育上,古往今来,都是“丧偶”

似的教育,母亲都要被迫承担错误。

作为国母,皇上一怒之下要斩杀忠臣,皇后不劝,就是尸位素餐,没有尽到国母仁爱之责。

但,朝廷的规则又是后宫不得干政,皇后不能对国家政策指手画脚,否则大臣们的口水会淹没坤宁宫,叫嚣要废后了。

看出矛盾没有这就是典型的想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点草。当一个皇后的责任远远大于她所能动用的权利,那么除了沉默,揣着明白装糊涂,她还能做什么

又有人跳出来说了,“你明知不对,为什么不去以死劝谏”

来来来,请这位先去死一死。

如果死了就能劝住洪武帝这种开国雄主,那么大明帝国的御史台,就可以改称为屠宰场了。

心有灵犀一点通,马皇后轻描淡写几句指点,胡善围顿时明白以后面对洪武帝要如何拿捏分寸了。

先,关于政治和治国策略,无论本心如何,都要和洪武帝站在一条船上,这是原则问题。龙之逆鳞,触之则死。连马皇后都不敢触摸,我胡善围算那根葱。

其次,洪武帝治家和治国的方式是一样的,他先是个帝王,只留下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人格来当父亲和丈夫。对他而言,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家国合一。

所以不要指望用感情来说服洪武帝,用利益比较有效果。

“劫后余生”

的胡善围从马皇后寥寥几句话总结出来“大明宫廷公务员秘笈”

,这是她未来时常在死亡线上游走,却始终“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马皇后将大明堪舆图画轴送给了胡善围。

御制孝慈录颁布,孙贵妃是按照新礼制下葬的第一人,洪武帝赐谥号为“成穆”

,并给予高度的评价“勤于事上,慈以抚下。当国家开创之初,备警戒相成之道,德实冠于嫔御,功有助于中闱。”

最终,成穆贵妃孙氏,附葬孝陵。

没了孙贵妃,马皇后很寂寞,她比以前更加沉默了,经常一个人坐在书房里,一坐就是一天,手里的书都没有翻几页。

每天东西六宫的嫔妃都会像官员们上朝一样来坤宁宫给马皇后请安。马皇后一律不见,胡善围让嫔妃们隔着帘子一拜,就送她们走了。

其实马皇后根本不在帘子后面坐着,没有孙贵妃了,她不想看见莺莺燕燕的嫔妃,嫔妃们身上的脂粉味她也闻不惯。

如果不是洪武帝来坤宁宫,马皇后甚至一天都不开口说一句话。有六局一司在,各项宫廷事务循着旧例,又有曹尚宫这个“镇山太岁”

,以及范宫正这个“巡海夜叉”

在上头压着,马皇后不管不问,宫务也不至于废弛,依然有条不紊的进行。

谁都知道帝后心情不好,东西六宫无人敢触霉头,大明宫廷的秋天,就在一片萧瑟和压抑中过去了。

入冬。

宫人提来炭箩,守在外面等候传唤的胡善围悄声说道“放下,我来换。”

书房的红罗炭约一个时辰就要加一次,以保持温暖。胡善围提着炭箩进去,现马皇后不知何时趴在罗汉榻上案几上睡着了,一卷书落在地上。

胡善围不敢叫醒马皇后,抱来枕头和被子,撤了案几,然后将马皇后轻轻扶着卧躺,盖好,捡起书,拿着火钳往火盆里添炭。

刚添了一半,就隐隐听见外头有喧哗之声,胡善围出去查看情况,是东宫的吕侧妃带着七岁的皇太孙朱雄英和四岁的次孙朱允炆前来坤宁宫。

皇太孙朱雄英是先太子妃常氏所生的嫡长子,朱允炆在东宫排行老二,是吕侧妃所生。

吕侧妃眼睛都哭红了,朱雄英沉默不语,朱允炆懵懵懂懂。

胡善围先把两位皇孙引到暖阁里吃点心,要小宫女陪他们玩,后将吕侧妃请到偏殿,命宫人端来热水和胭脂水粉,“请吕侧妃梳妆,即便有急事见皇后娘娘,也不好仪容不整的。哭哭啼啼的,吓到皇孙就不好了。”

吕侧妃擦干眼泪,“我知道自己莽撞,明知皇后娘娘精神不济,还擅闯坤宁宫,可是情况紧急,实在没有其他办法了,不得已来求皇后娘娘,还请胡司言代为通传。”

胡善围问“何事如此惊慌”

其实还是老一套,又和大明曾经的宰相胡惟庸谋反案有关。东宫太傅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高启是沐春“做鬼也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