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武周]问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240250(第12页)

“安定公主让我交给您的。”

她将其接了过来,展开就见,上头用龙飞凤舞的字体写着几个大字,“如有不怕死者,摘口罩相见。”

杨明舒愣在了当场,竟不知该不该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弘还是多干了一件好事的。

当然前提是,杨明舒自己也得保重身体,绝不能真感染上了这病症,恶化到李弘这个地步。

眼见纸上透出的墨痕,杨明舒将纸条反了过来,就见背面还有几个字:“午膳加餐。”

杨明舒当即笑了出来,谁让这实在是好生可爱的一句关照。

可笑着笑着,她的面前又多出了侍女递过来的一条巾帕。

“我没哭,我……”

她有些怔然地望着面前的这四个字,直看到其中的一个字上落下了一点水色,“我只是在想,或许什么时候做出决定,都不算太晚。”

比起一部分因为天后的招揽而走向考场的女子,杨明舒的年龄还该算是其中年轻的。

确实是一点不晚!

这咸亨三年也才刚刚开始而已,充满了诸事待兴的气象。

当天后手持两份试卷走向紫宸殿的时候,便自有一番又有大计行将启动的神情振奋。

李治还未来得及开口,就见武媚娘已先将这两份答卷递交到了李治的面前:“我想先请陛下看看这两份卷子。”

她也没打算瞒着李治,在这场珠英学士选拔的考核中,她到底都放了些什么试题。反正往严格把持女官入选前朝人数上鬼扯,总是能糊弄过去的。

以李治如今的情形,他也很难再在这些以他看来只算细枝末节的问题上较真。

他将这两张卷子接了过来,就见这并不都是本次制举之中的优秀答卷,而是一份珠英学士的答卷,一份制举的。

不过天后希望他看的,倒是同样的一个问题。

那就是对边防的考量。

只见制举的考卷上,那个名叫郭元振的考生写道,希望能够在边地效仿辽东,大兴屯田之道,再以募兵之法替换府兵,确保边境兵力充足,并从严选择士兵,保证边境重镇的军事威慑力。

而在珠英学士的考卷上,刘旋写道,在稳固吐蕃与北庭二处都护府局势的情况下,将安西四镇推至碎叶水,以卡住大食东进之路。

“丁兵招募?”

李治放下了卷子问道。

“和计丁抽兵还是不大相同,至多就是有一点一样,那就是朝廷来补给开支。”

武媚娘答道。

李治想了想,又问:“你让我看这个,也就是说,想要采纳这两条建议?”

别看这两条建议说来轻巧,实际上的改动一点都不小啊。

然而他听到的,却是武媚娘并不曾犹豫的答案:“不错。”

“我能猜到陛下在顾虑些什么,无外乎就是觉得,府兵制乃是高祖、太宗朝时候就已定下的规矩,大唐能有今日的盛况也与其息息相关,若是贸然做出改变,难保不会酿成祸端。”

“不只是如此。”

李治摇头,“府兵制下一来有兵力轮换,不会让士卒出现只知将领不知朝廷的情况,二来平日为民战时为兵,对财政的负担也小,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改变的必要。”

武媚娘微不可见地扯了扯唇角。

这话若是冠冕堂皇地说,自然是没有错的,但问题早在十年前就浮现了,又怎会是李治说得轻巧。

现如今的大唐府兵,可未必能如李治所想的那样只知朝廷不知将领,谁更能带他们打胜仗,让他们免于连续一两年的满场戍边,他们再清楚不过。

还有说到那朝廷的财政支出,武媚娘便忍不住想到了祚荣的那份答卷。

“藏富于民”

和府兵制之下诸多兵户的财力崩塌,显然是背道而驰的东西。

但今时今日,她又何必将这些东西全部掰开来解释个清楚,甚至还有可能得到李治的反驳。

只要能够达成自己前来的目的就好了。

“所以我也没想将其推行于天下,而是考虑边境的问题。”

她指了指郭元振在答卷中所说的话,“正如此子所写,疆域扩张后动辄上百天的兵役,既不能让府兵因为攻掠新地而得到足够的嘉奖,又必须自己承担巨额开支,这些府兵是人而不是木头,经年累月下来,谁愿意为国而战?”

“陛下说不希望这些府兵只知将领不知朝廷,可别忘了,他们的对手却是全民皆兵的游牧族群,在首领的带头之下更有一番勇武。”

李治的面色严肃了起来,就听武媚娘发问:“安西都护动辄出现的州郡易主已经证明了一点,这些疲敝的府兵就算有城池的保护,也很难应付对方的进攻。如此说来,陛下到底是希望在边境有变的情况下再派出新一批府兵应战,还是干脆防患于未然呢?”

他抬头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武媚娘:“在碎叶水建碎叶城,在碎叶城进行府兵和募兵并行之道。至于由谁来负责此事我也已经想好了。”

李治本以为,从武媚娘口中说出的会是安西都护或者北庭都护的名字,哪知道她说的却是——

“谁给的答案,就由谁来去吧。”

李治:“……这会不会,过于破格了一些?”

他隐约记得阿菟上报过的辽东情况,以他的记忆力还能记得,这位刘夫人不是别人,正是李谨行的夫人。

若说对方在安东都护府内为安定公主效力,这也就罢了,现在那个十来岁的考生在倡议募兵的言辞中还有些青涩,不像是已能担负重责的样子,只怕以媚娘的意思,是让刘夫人为主,郭元振为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