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 说谁在谋逆(第3页)
“文本兄,人无信不立,我既然要造就造,怎能这般拖拖拉拉,不造就是不造,抗旨就抗旨,我若接旨再拖延,显得我们骊山办事不爽利,坊间又会如何议论骊山?”
岑文本笑道:“难怪程咬金老匹夫说你们骊山有种。”
张阳笑道:“干脆一些,不能拖泥带水,骊山要做的事情就做,不做的事就不做,至于那些诬陷骊山造反的都该克扣俸禄。”
“我都几年没领俸禄了,这帮混账都该下狱,诬陷当朝县侯,朝中管不管了,这世道还有正义吗?”
看张阳指着长安城大骂的态度,也是汗颜。
“下官觉得抗旨也挺好的。”
“文本兄,知我。”
岑文本行礼道:“下官先借社稷谢过县侯,陛下的野心如沟壑难填,听闻过波斯一战,用了火炮只用了半个时辰就能屠灭上万人,此等杀器有伤天和,若不加以控制,就怕陛下会做出失控的事。”
“郑公时常担忧陛下会走了隋帝的旧路,火炮虽好,可一旦陛下贪图更多,这天下会死更多的人。”
“天可汗是受万人鼎立膜拜的,但人要自律,需要有人管着陛下的野心,县侯深谋远虑,实在是大唐的福分。”
张阳双手背负,抬道:“福分!没错,我就是大唐的福分,一直以来,我都这么认为的。”
“下官佩服,幸哉幸哉。”
“文本,你别这样,你快变回来,我还是喜欢你当初那厚着脸皮的样子。”
“谁厚脸皮了,县侯休要说笑。”
“你今天来是为何事?”
岑文本叹息一声,“安东都护府建设好了,朝中派出了不少官吏正在教化他们,按县侯当初的要求,世人皆要忠心大唐,高句丽每天都要向大唐方向参拜,山呼天可汗。”
张阳颔道:“人要有共同的归属感,只要他们觉得自己也是唐人,有了唐人的认同感,有了身份的归属,我们可以团结这个世界的所有人。”
“县侯还是不该抗旨的。”
“文本还是一如既往地固执,你有完没完!”
“这个头开了不好,要是以后有更多的人抗旨,这皇帝还怎么当?”
岑文本拿出一份文书,“这是朝中对辽东的治理之策,现在是礼部是你当年一手带出来的,礼部尚书张大安觉得这件事还是要过问你的意思。”
张阳打开文书看着内容,几滴雨水落在文书上,“从娃娃抓起就挺好的,他是将吐蕃之策用在高句丽上。”
“县侯虽不在朝堂了,对外使还是要听取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