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岳父是李世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零四章 说谁在谋逆(第2页)

赵节等人见到太子回来,便闭口不谈。

虽说不在东宫了,但太子依旧在关心官学的开办事宜。

不多时,一个中年人走入屋内。

徐孝德行礼道:“殿下。”

李承乾正吃着饭食道:“近来可还好?”

徐孝德笑道:“下官来看望太子,也让人去收拾东宫了。”

“嗯。”

李承乾搁下手中的筷子,“孤许久没有回去宫里,是该让人收拾的。”

赵节与李安俨对徐孝德还是很有好感的,也是当初在东宫任职过的人。

至于关系,可比于志宁好太多了。

徐孝德又道:“太子殿下不用在意朝中的议论,其实陛下让太子来这里是为了修养太子的心性。”

李承乾释然一笑,“孤知道,让孤来这里修养心性是张阳的进谏,父皇安排的事宜,你现在是受父皇的意思来安抚孤的。”

徐孝德没有否认,只是递上一个篮子,“这是近日有关科举的文书。”

“嗯,孤听闻朝中有人非议骊山要造反。”

“嗷……”

徐孝德尴尬一笑,“确实。”

李承乾再问道:“是因为父皇要骊山造火炮,张阳屡次抗旨?”

徐孝德带着笑容点头。

“这张阳真是好大的胆子。”

徐孝德道:“弹劾的人皆是一些不入流之辈。”

李承乾笑道:“孤也觉得骊山不会造反,张阳是个将社稷安宁看得比谁都重的人,他说过骊山的富裕来自大唐的强大,他断不会做出这等事。”

徐孝德想说的是,其实只要骊山不造反,张阳抗旨几次也没什么的,陛下不会动骊山。

骊山,每到关中的雨季,整座山都笼罩在水雾中,从远处看去若隐若现。

“造反,谁说要造反了?”

张阳坐在村口与岑文本说着话,“你说你们朝中这些重臣还管不管了,他们诬陷我造反,是不是该罚。”

岑文本叹道:“说来还不是你们骊山先抗旨的。”

“我抗旨?”

张阳语调高了几分,“我骊山多少人手?造得过来吗?”

岑文本揣着手皱眉劝道:“其实县侯也不用抗旨,大不了陛下下旨了,骊山先接受,之后慢慢推诿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