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岳父是李世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八十五章 这都是什么破事(第3页)

“寻个时日,走一趟吧。”

在骊山带动下,长安城十二县,除了灞县,万年,醴泉三县没有与骊山合作。

其余各县皆投入到了生产中。

裴行俭又写了奏章递交给朝中。

皇宫中,李世民手捧着一份卷宗,卷宗所写的是长安各县的人力分布以及户口的详略,更有人力资源的统计。

“这是上官仪所写?”

房玄龄回道:“正是,他当初在骊山便掌握了一项本领,归类与汇总,在骊山之时他就时常帮助张阳谋划关中,这一谋划就是五年之久,才能让现在的骊山掌握如此庞大的人力资源。”

“当年上官仪就曾对关中各县的人口,赋税,田亩,水土以及青壮,老年人口做过统计,从而统计出关中民力几何,能用徭役几何?空闲民力几何?将这些空闲民力用起来又有几何?”

骊山将上官仪培养成了关中的百科全书,李世民的脸上带着笑容,多好的人才,骊山培养出来的果实,现在为朕所用了。

让上官仪回朝,让他在秘书监任职,这一任职就是一年之久,而他整日与案牍为伴,查阅朝中典籍。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朝中都快忘了还有上官仪这号人。

只有陛下一直在默默关注他。

李世民颔道:“裴行俭这个小子现在忙得焦头烂额了吧。”

房玄龄会意一笑,这些事情都瞒不住陛下,别看陛下坐在皇宫,但对长安的风吹草动了如指掌。

他躬身回道:“陛下明鉴,当各县要改建作坊至今,裴行俭已是心力交瘁。”

李世民放下了手中的奏章,摘下了鼻梁上的眼镜,闭眼揉着鼻梁,问道:“玄龄觉得裴行俭继续放在京兆府合适吗?”

房玄龄道:“陛下,裴行俭是不是在京兆府的位置上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让上官仪挥出多少才能。”

“嗯,玄龄的意思是用裴行俭来磨炼上官仪?”

“陛下是要培养下一代的相才,那就要观察更久。”

“张阳说过要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

“臣以为,对骊山来说此话是不错的,可对朝堂来说还要看一个人价值有多大,还要看他能为社稷出力多少。”

李世民讪讪一笑,睁开眼重新坐正身体。

房玄龄躬身将姿态放得更低。

“玄龄与上官仪可有来往?”

“臣为朝中选才,不需要与谁有来往。”

“嗯,你与辅机不同。”

李世民沉声道:“就依你所言,让上官仪任职京兆府主簿,看看他能够做到何种地步,以观后效。”

“臣这就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