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岳父是李世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八十五章 这都是什么破事(第2页)

“也好。”

裴行俭带着他走入高陵县,乡民散去后又进入了正常的生产。

“你当初征战波斯的事迹,老夫都听说了。”

“下官年轻气盛,办事多有不周,给大将军添麻烦了。”

现在的裴行俭换了一个称呼,有亲近之意。

李道宗重重拍了拍他的肩头,“老夫当年也是南征北战之人,只是现在这社稷,已用不上老夫这样的老人了。”

“大将军说笑了,下官惭愧。”

“你这个长安令做得不错。”

裴行俭又道:“其实下官并不喜长安令这个官职,还记得当初苏定方将军说过的话,其实下官更适合做武将。”

李道宗忽然一笑,像是在笑自己。

他双手背负,看着远处那座巨大的工坊,“你与老夫说说,你们是如何做到一天产布千尺的。”

裴行俭带着人走入作坊内,说着这里的变化,“其实骊山不仅仅有生产器械,还有一种生产制度。”

李道宗颔道:“老夫听说过,也听一些名儒讲过,骊山是在榨取民力,他想要将关中的所有民力榨干来创造财富,将人当作生产力,将人当作资源,为了更好地剥削民力,将十二时辰分为二十四个小时。”

“这违背了大唐修生养息之策,也违背圣人典籍,在那些名儒眼中,这有违圣人道德。”

裴行俭摇头道:“下官不敢苟同。”

李道宗笑道:“那你说说看。”

“嗯。”

裴行俭还是将李道宗当作长辈的,毕竟当年的江夏郡王也是一位骁勇的大将,作揖行礼。

“因下官是骊山弟子,晋王殿下给了下官一卷书,书中所言人的生存离不开物质,穷困会让物质匮乏,人们生息离不开物质,如果一味地追求精神道德,人们就会失去物质。”

“人如果失去了精神道德,或许人不再是好人,但失去了生产失去的物质,人就会失去一切。”

“下官见识过骊山生产带来的好处,可那些人却还在以道德来批判骊山,下官已分不清是不是曲解了黄老之学。”

“但强汉鼎盛之时,中原富有,权贵家产万贯,万千黔却越来越贫瘠,大量的人失去了土地,失去了家园,而权贵世家越富裕,人们也失去了能够上升的道路。”

听了裴行俭的长篇大论,李道宗皱眉思量着,沉默了许久没有回话。

良久,李道宗又问话道:“长安城十二县富裕了,老夫下辖这二十四县也不能坐视不管。”

“在下愿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