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二章 骊山告关中书(第2页)
李世民还想告诫他少去玩闹,不过这孩子正是最玩闹的年纪,在坊间交几个好友也无错。
拍了拍他的肩头,李世民走出崇德殿。
等陛下走远了,公孙小娘子收拾着这里。
李治也开始收拾。
“殿下,婢子来收拾就好。”
李治摆手道:“已习惯了自己亲力亲为,在骊山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做。”
“在山上没有人照顾殿下吗?”
“姐夫要让我们这些兄弟姐妹自立,从洗衣服到洗漱,还要学习做饭食和耕地,嗯,那几年很充实。”
公孙小娘子又道:“看似很辛苦。”
李治笑道:“是呀,若有机会带你去骊山看看。”
“当真?”
公孙小娘子嬉笑着,“公主殿下与县侯真是仙人吗?”
李治摇头,随后一脸郑重地道:“姐夫与皇姐不是仙人。”
公孙小娘子与寻常的宫女不同,她是被皇后收养的,若不是被皇后看中,她或许只能留在太常寺。
生活起居上,李治不愿让她多照顾,夜深了便自顾自睡去了。
夜色寂静,朝阳总是先一步照到骊山,之后才去长安城。
今天有一队人来到了骊山,张阳带着徐慧亲自来迎接,这队人马是从江南过来的。
他们从南诏,经由海路一路到了江南东道,再由江南东道将这些货物送到骊山。
领头的人正是徐慧的弟弟徐齐聃,还有几个江南的族亲。
徐齐聃看着十四岁的模样,穿着得体,一副文人样。
“弟弟,来见过县侯。”
徐慧正色道。
“小子齐聃见过县侯。”
张阳颔道:“辛苦你们了。”
徐齐聃躬着身低着头道:“小子说不上辛苦,其实自学成之后便想要游历,又不知去何处。”
当年徐齐聃是跟着徐孝德一大家子一起来长安城的,后来他学成要回乡,正巧遇上了贞观十一年的江南茶叶之争。
那段时间他就是徐慧在南面的话事人,现在徐氏拥有江南地界最多的茶农。
现在才从南诏来到关中。
徐齐聃身后足足有六十架马车,马车上皆是铜矿,“禀县侯,沿途上有不少官吏盘问,按照姐姐的吩咐,我们私自写了南诏王的国书,声称是南诏进贡,这才顺利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