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心灵之窗:治疗爱情的心理学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3章 陆恒继续受邀讲课(第8页)

(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1什么是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刺激物的特点

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物的对比关系。c。刺激物的新异性。d。刺激物的活动变化。人本身的状态

需要和兴趣(直接兴趣)。情绪和情感。个人期待。机体状态(2)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1什么是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2引起有意注意的主要原因a,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b。对兴趣的依从性(间接兴趣)e。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d。对知识经验的依从性e。对人格的依从性

(3)有意后注意(意后注意)

是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4。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

1概念: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广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观察到对象的数量。2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a。知觉对象的特点

b。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2)注意的稳定性

1概念: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久暂性特征。

2注意起伏,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

3注意分散(也叫分心)注意分散是指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活动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3)注意的分配

1概念:注意的分配是指人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多种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2注意分配的条件

a。在同时进行着的几种活动中,每一种活动都是熟悉的,其中一种是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6。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建立起联系,形成了某种反应系统。(4)注意的转移

1概念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识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去的特征。

a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a。原来注意的强度、b新注意对象的特点,心理准备、

【核心笔记]注意的生理机制及认知理论

1。注意的生理机制

(1)朝向反射与“优势兴奋中心说”

朝向反射是注意的最初生理机制。

注意时,在大脑皮层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兴奋灶”

),它能把兴奋都吸收到其中,因而投射到该部位的刺激信息以及同该部位有关联的事物。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另外,根据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原理,该部位的兴奋能导致其它邻近部位的抑制,于是落在邻近部位的刺激不易引起人的注意。因而容易产生一种“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食而不知其味”

的现象。

(2)脑干网状结构:激活大脑,使之处于觉醒状态。(3)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边缘系统存在“注意神经元”

,是保证机体对信息进行精确选择的重要器官;大脑皮层是产生注意的最高部位。

拉贝奇认为,注意是三个脑区的协同活动。

三个脑区:“功能柱”

-丘脑神经元----前额叶控制区

2。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的选择功能

1过滤器理论(瓶颈理论、单通道理论,早期选择模型)

布罗德本特(Broadbent,1958)最先提出过滤器理论。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信息加工受通道容量的限制。来自外界输入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器。只让部分信息通过,接受进一步加工,其他信息被阻断在它的外面,而完全丧失了。

2衰减模型(中期选择模型)

特瑞斯曼(Treisman,1964)认为,有机体总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某种过滤器。但是,她认为过滤器不是按"

全或无"

原则工作(一类信息全部通过,另一类信息全部不能通过)的,而是按衰减的方式工作的。

3后期选择模型

该模型先由多依奇等人(deutsnetorman,1968)加以修订。该模型认为,所有的选择注意都生在信息加工的晚期,过滤器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注意的选择依知觉的强度和意义为转移。

多阶段选择理论

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及后期选择理论都假设,注意的选择过程生在信息加工的某个特定阶段上,这意味着信息加工系统是非常刻板的。约翰斯顿等人(Johnston&heinz,1978)提出了一个较灵活的模型,认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生。其中本理论的两个假设是:a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b选择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

(2)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

1认资源理论(资源限制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当刺激越复杂或加工任务越复杂时,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未被注意)。该理论还假设,输入刺激本身并不能自动地占用资源,而是在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这一机制是灵活的,可以受我们的控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