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汉朝四百余年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壹部 布衣天子 第28章 汉文帝刘恒 帝王的忧虑(第4页)

“茂才”

中有许多升至高位,成为汉代名臣。如东汉的周举,官至光禄卿,为“八俊”

之一。

“廉吏”

是汉代察举岁科之一。

“察廉”

就是察举廉吏的意思,不是指“孝廉”

被举为“廉吏”

者,多为低级官员,被举后,按原职升补;而举为“孝廉”

者,一般皆入朝为郎官,这是主要区别。

而“廉吏”

与“孝廉”

二者之间的具体差别,又可概括成以下四点:

“廉吏”

为长官报请上级迁补属吏优异者之科目,而“孝廉”

则是郡国向中央“贡士”

之科目;“廉吏”

限于“斗食”

至“六百石”

之吏员,而“孝廉”

则开放予所有吏民;“廉吏”

一般根据本秩(职位)直接迁补,而“孝廉”

一般要入三署为“郎中”

;“廉吏”

之“举主”

范围广泛,包括郡守,而“孝廉”

之“举主”

仅限于郡守、国相。

“廉吏”

一科,大约在汉武帝之前就有了,之后逐渐明确,成为一种岁举常科。

被举的“廉吏”

,最初都是小官,大概他们忠于职守,特别是为官清廉,才被“举主”

看中,作为察举的对象。

汉元帝永光元年春二月:诏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官。

据上述元帝诏书的内容,说明“光禄四行”

的几项重点:

从永光元年开始,才有推举“光禄四行”

一科;质朴、敦厚、逊让、有行(或作节俭)是四种品行,也是“光禄四行”

的选拔标准;“光禄四行”

为岁举常科;“光禄四行”

的举主为丞相、御史,被举者为光禄勋的属官;光禄勋每年依此科考核(第)他的属官。

汉武帝时,改“郎中令”

置“光禄勋”

,掌管宫廷宿卫及侍从之事,属官有光禄大夫、大中大夫、谏大夫、谒者等。

具上述四种品行的,通常是一些忠厚质朴的人,他们老老实实任职,没有什么突出成绩,长时间也没有得到提升,所以设立此科,每年从他们之中选拔一至两人,予以升迁。

古代比较贤明的君主,往往希望有一些公正无私、敢于直言的大臣,能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

汉代察举制度设立“贤良方正”

科,就是这个原因。

“贤良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