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边事再起(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所有人都没往贾琏的身上想,那是因为都默认贾琏要回京了,在外六年,政绩斐然,回京如何安排都没个定论呢。
“潘爱卿啊,贾不器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是,眼下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安置他了,你这是要把内阁诸公架起来啊!”
承辉帝一番苦笑的说完,潘季驯也跟着苦笑:“微臣心里明白,贾不器功勋卓著,再立新功,非入阁不能偿其劳也。军情如火,待贾不器凯旋之日,微臣愿意退出让贤。”
李清一看皇帝意动了,立刻道:“微臣也愿意让贤!”
岳齐在一旁的心里充满了苦涩,我才是兵部尚书啊!
承辉帝看看张庭恩,辅大人微微点头:“臣觉得可以!”
林如海恶狠狠的盯着潘季驯,狗贼,误我女儿青春,这笔账记下了。
赵峰在一旁听的心潮澎湃,哪天自己如果能像贾琏一样,危机时刻,皇帝能给予最大的信任,那真是人臣巅峰了。
“拟旨!”
承辉帝非常果断,这种事情耽误不得。
一份圣旨很快拟好,承辉帝看完没问题,直接用印了。
圣旨的意思一如既往的充满了信任,以贾琏为钦差,全权处理缅甸犯边之事,授便宜行事之权。
这封圣旨还不是正常的派人宣旨,而是八百里加急送往天津,由等在那里的飞剪船快南下。
自打飞剪船出现后,沿海的信件官方快递也诞生了,任何时候都会确保一艘飞剪船在港口待命,随时出。
无论再怎么快,贾琏拿到圣旨也是半个月之后的事情了,打开一看都晕了,怎么缅甸也来凑热闹,我调回京城就这么难么?
如果立刻出去云南,估计事情能拖的很久才能解决,贾琏打开地图看了看,得,还是走海路吧。
既然圣旨下来了,不执行也不行了,正好休息了一段时间,活动活动筋骨也好。加上缅甸的地理位置确实很重要,一旦拿下,就是一个面向印度洋的出海口。唯一的麻烦,就是可能引起英国人的警觉,好在现在的英国人,心思还在印度和欧洲上面。等到法国大革命爆,更顾不上亚洲了。到时候,只要不去打印度,英国人都能捏着鼻子忍下来。
贾琏给京城会信上的内容如下,先是走陆路去云南,路不好走,需要走很久。云南边陲之地,地形复杂,大军难以展开,我军装备优势难以挥,想要战决不现实。即便大军可以展开,人员粮草等问题也很难解决,消耗必定大的难以承受。所以,云南方面即便再被动,朝廷也应该下令以坚守稳住局面为主。其次,从南洋兵,走海路直扑缅甸南部的平原地区,可以快的打击敌军纵深要地,海路无论是运兵还是运物资,成本都将大大的降低。缅甸南部的平原地区,优势火力也可以弥补军队数量的不足,获胜不难,届时夺其王城,是战是和,主动权在我。
“军情如火,臣在万里之外,不能事事请示,若有僭越,事后臣自当回京领罪。”
贾琏在奏报的最后,留下这么一句话。这不是随便写的,而是这些年,不少人抓住南洋新军的事情大做文章,说贾琏要学晚唐的军阀,割据一方了。加之贾琏也确实在用人上任人唯亲了,非要较真,还真有点说不清楚。
战争的准备,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这次出战,尽管要求战决,但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不是现在动动嘴,几万人就到缅甸外海。
调那些部队出战,需要多少后勤支撑,这些都是需要参谋部做计划的。
贾琏这边光是准备,就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信使都能跑一个来回了。如果皇帝对贾琏没有想法,那么最后一句话,就挥作用了,至少能给皇帝时间,让他来决定,最后出征前能叫停贾琏。信使往京师的同时,贾琏还给印度的丘吉尔送了一封信,告诉他要出兵缅甸,不要误会。
承辉帝这边接到贾琏的奏报,很是认真的看完后,认为贾琏的意见是中肯的,也是正确的。当即召集内阁会议,传阅奏报后,承辉帝也不问其他人,直接开口:“贾不器所奏,朕深以为然。英国方面,李卿家亲自去通报一声,以免造成误会。关于南洋兵权之事,朝中多有质疑者,贾卿心有不安,朕当抚之。赵现云(峰)应该还在路上,正好能赶上给贾卿送行。云南方面,立刻文,令任初生(旭)不求胜,但求稳住局面,不使糜烂。”
讲道理,这就是大国的底气了,国家大,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就算整个云南都丢了,那又如何呢?
承辉帝的愤怒和重视,原因也很简单,我这刚宣布承辉之治,你就打上门来?置皇帝的脸面于何地呢?
承辉帝再下一道圣旨,强调了对于贾琏的授权,并文警告那些说怪话的人,再有人说贾琏拥兵自重,有陈桥之嫌,就派他去云南打仗。
比起朝廷的反应,丘吉尔的反应才是真的大,接到贾琏的信,看了好久,狐疑不定。
印度对于带英而言,可是太重要了,这边的人饿死都不反抗的。人口多,面积广,几乎有无限的人力资源,可以最大限度的压榨,上哪去找这么好的殖民地?(ps:也不是没有反抗者,只不过一言难尽吧。说实话,也只有印度,才会诞生甘地。)
随着贾琏一声令下,从广东各地到南洋,全都动起来了。战舰开始集结,后勤船只进入港口,各种军需物资开始装船。为了让士兵们吃口好的,贾琏甚至推出了斯帕姆(午餐肉)。食品健康防腐剂什么的,谁顾得上那么多。至于防腐剂哪里来的,当然是拉瓦锡实验室的功劳。这东西其实去年就开始生产了,钢铁厂造出了马口铁之后,贾琏就琢磨这玩意了。正好生产了一大批,还没开始销售呢,全都出库了。
这玩意到底如何,大家去了解一下,早期英国海军吃的肉干就知道,斯帕姆有多良心了。
(ps:都开挂了,大家就别斤斤计较了。)
有了马口铁,还能搞鱼罐头,豆豉的,味道很正。只不过南方人嘛,懂的都懂,新鲜鱼都吃腻了,还吃罐头?
战争准备紧锣密鼓,贾琏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出征了,以后打死他都不想带兵打仗了,太辛苦了。
正式出征之前,赵峰来到了广州,与贾琏见面后,迫不及待的要求一次谈话。
贾琏满足了他的要求,单独与之谈了一个下午和一个上半夜,期间都是赵峰问,贾琏答。
赵峰很认真,拿个本子记录下来。
谈到西洋各国的时候,贾琏很中肯的告诫他:“现云兄,西洋人绝不可信,彼等蛮夷也,奉行所谓的丛林法则,傲慢野蛮,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强者即正义。任何时候,与西洋人打交道,都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迷惑,要跟他们讲利益,一分一厘都要算清楚。”
说实话,赵峰读过贾琏的很多文章,尤其是关于西洋方面的。现在当面听他评价西洋人,还真是大受震撼。
这话居然是出自一直力主与西方接触,加大贸易力度的贾琏之口。
还以为他一直与西洋各国关系良好呢,没想到就这?
“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西洋各国,在外交上,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如果我们强,他们就愿意坐下来谈,如果他们强,他们会打上门来,傲慢的提出各种过分的要求。”
本章完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