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并非只是皇族之姓 在他朱元璋登基前天(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丞相之职位极为重要,千年以来无论哪个朝代均设有此位。”
“如果废除丞相,那么相关职责如何安排?六部事务尚需通过丞相调节。”
“恳请皇上三思,不要毁掉我汉家传承至今的制度。”
“如果真要废弃丞相职位,微臣绝不苟同,愿拼死相谏。”
一时间诸多官员纷至沓来表达抗议,似乎为了国之长远,每个人都表现得义正言辞、忧心忡忡。
几乎整个朝堂的半壁江山都站出来反对。
而这一场景丝毫没有令朱元璋感到意外。
因为他早已预测到这样的情况。
也正因此,他选择了在北疆捷报传回之后方才公布这个决定。"何事?”
朱元璋注视着面前人。"莫非你们打算放任另一个胡惟庸崛起?”
话语落定,他双眉微蹙,一股森冷的威压随之散发。
尽管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使其看起来更显衰老,但那股自体内涌出的威势却未曾因时间流逝而减退,反而愈发凌厉逼人。
在场众人无不感受到了这份压迫力。"臣等岂敢!”
所有官员在这一瞬间尽皆垂首以避其锐利如刃的目光。"标儿。”
“立即草诏,通告全国。”
从这一刻开始,大明将取消丞相这一官职。
而原本丞相所握权力,则由我们新建机构通政司负责接管,此部门将直接听令于朕。"标儿,在群臣之中挑一些具备才能的人担任通政司职务。”
朱元璋毫不犹豫地下达最终决策,并随即宣告:“朝会解散!”
说罢转身离去。
他的决然态度完全不给任何人留下劝谏机会。
目睹这一幕后,文武百官即使心存不满,也唯有压下心中想法不敢多言半句。
毕竟胡惟庸及受牵连的三万众冤魂依旧历历在目,当今天子处事之决绝手段更是为人所熟知,此时若再妄加议论只会招致更加悲惨结局……
国公府邸内。
徐增寿神情严肃,急促赶至兄长房间并在进门之后迅速关闭房门。"二哥,出什么事让你如此着急?”
徐膺绪不解发问。"大事不好了!”
徐增寿面色沉重道,“整个局面已经超出我们的预期范围。”
“你在讲什么啊?”
徐膺绪有些迷惑,“我可是一点都不明白。”
“我指的是关于那小子,就是那个叫朱雄之人!”
徐增寿语速加快解释道。"与他又有何干?”
提到这个名字,徐膺绪也是皱起了眉头。"我刚刚听到消息,今日燕王殿下递来的捷报之中特别提到了朱雄这个人名。”
徐增寿一脸担忧地说出来。"什么?”
徐膺绪顿时提高了声音,“怎么可能?捷报上确实提及朱雄?难道确定是我们所知道的那个朱雄?世间同姓名者不少啊,为何一定是他?而且燕王为什么会在军情汇报里面单独指出某个人?”
徐膺绪越说越惊讶。
……
“我已经前往兵部核对过了,所有记录都吻合。
此人确实是那个少年:今年十六岁,来自北平安沙镇,家世经商。
六个月前响应朝廷募兵行动加入了北平军,随军征战对抗蒙古残余势力。”
徐增寿低沉述说着得到的信息。
按常规流程,每个应召入伍士兵都要在当地登记注册后再派遣到相应部门进行统计管理,身为兵部职员的徐增寿自然有权限查询这些内容。"那么燕王提及这位朱雄又意欲何为?难道他已经建立过人功绩?”
徐膺绪疑惑不已。"根据这次北伐战报记载显示,朱雄做出了两件关键贡献。”
说到这里,徐增寿稍微停顿片刻才继续说道,“第一是在面对三万敌军偷袭情况下准确击杀对方主帅;第二件事则是成功攻克敌方边境城市并亲手斩下了名将王保保首级!”
现在因为以上功勋加持,朱雄已然升职为守备职位,位列正五品官阶!”
徐增寿毫无隐瞒地将知晓全部细节一五一十讲述出来。"他就这样成为五品高官了吗……”
徐膺绪此刻脸色变得极为难看。
这则消息显然并非好事。
假设当初迎接妙锦妹妹时不曾冒犯过朱雄的话或许他们可以轻松应对如今的局面。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