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并非只是皇族之姓 在他朱元璋登基前天(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本来北元已经没有多少国力了,十万军队几乎算是他们的所有资本。
现在被老四打得只剩残兵弱将。
再加上那个一直和我大明边境争战的王保保也死了,害苦了不少百姓。
如今没了这个大患,可真的是咱们大明之福气。”
朱元璋开怀大笑道。
从他满面的喜色便能看出,此刻他的心情有多么激动。"臣等祝贺陛下。”
“大明必长治久安,万世永存。”
整个朝堂为这一战果而震撼不已。
这场胜利,仅从捷报上看,就已经足以令人赞叹。
付出一万多人的伤亡,便换来了北元八万大军的覆灭,一比八,堪称大胜。
也难怪朱元璋会显得如此振奋。
当朱元璋冷静下来后,他想起了捷报中提到的那个名字,稍微怔了一下,随后也没有多想。
这世间实在有太多同名同姓之人,况且“朱”
并非只是皇族之姓。
在他朱元璋登基前,天下朱姓者数不胜数。"这次为首建功的朱雄,看来确实非同寻常。”
“不然怎能受到老四如此推崇称赞?”
“标儿。”
“对于有功之臣,我们的态度始终是:重用、厚赏。”
“你现在就去传旨给老四,告诉他朕等着更大的喜讯。”
朱元璋满脸欢喜地说道。"儿臣遵命。”
朱标点头应允。
这时,朱元璋的笑容渐渐隐去,仿佛接下来才是正题的关键所在。
这份来自北疆的大捷报,不过是他用来稳住朝局、安定百官的筹码而已。"北境告捷,王保保已亡,如今北元不过是秋后的蚂蚱,再难翻起波浪。”
“我大明北境边防可以安心无虞了。”
“然而现在,朕要说一件关于朝堂之事。”
语气一转,他面上的神情也变得庄重起来。
文武百官立刻心神紧张起来。"自从胡惟庸身死,相位虚悬已久。
如今正值北境大捷之际,莫不是皇上要重新设立丞相之职了?”
“究竟何人能够荣登此高位?”
“丞相之位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
众大臣猜测纷纷,尤其六部尚书们更是满怀期待。
他们官职已是极品,唯有相位在上。
若是更进一步,那便是成为首辅大臣——文官能攀登的巅峰了。"胡惟庸。”
“朕曾经信任于他,他却胆大包天,在朝中一手遮天,将朝廷变成其个人统治之地。
甚至他还与北元、倭寇勾结,妄图谋逆。”
“哼!朕真是错信于他了。”
“经历此一事变后,朕已然清楚认识到,有的人是绝不可信的,一人之下的权力确实容易让人迷失了本性。”
朱元璋的声音冰冷彻骨。
这话落进殿中众人耳中,不少人心头一震。
原本他们还幻想着皇上会借这个良机封赐新的丞相之职,但现在看去显然有些异样。"为了避免重现胡惟庸之乱。”
“朕不再打算立下丞相一职了。”
“今后我大明亦不会再存在丞相这样掌握至高权力的存在。”
面对不解的目光,朱元璋毫不犹豫表明了自己的意图。
这话音落下。
顿时引发震动。
当即有人站出来反对:
“陛下,万万不可啊!”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