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和宰相刘罗锅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章 刘墉奏本(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还没等刘墉走近,其中一个户部侍郎,就吓倒在地,人事不省了。

众人皆惊愕不已,怎么回事儿?原来是吓死了!

经过查实,就是这个户部侍郎连同几个郎中对粮草动了手脚。

人问他后面是否有人指使,但他已死,死无对证,他背后的那个人没办法再查了。

又是一个“无头案”

,只能半途而废。

至此,粮草之事算是告一段落,大军出征之日终于到来。

这一日,京城的天气格外晴朗,阳光明媚。

乾隆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前来给策楞等众将士送行。

校场上,大军整齐地排列着,士兵们个个精神饱满,盔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策楞等将领骑在高头大马上,威风凛凛地站在队伍前列。

乾隆走上高台,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激励将士们英勇杀敌,为国立功。

将士们齐声高呼:“陛下圣明,吾等定当奋勇杀敌,不负陛下厚望!”

随后,大军在激昂的号角声中缓缓出发,向着西北的方向开拔。

话说军队开拔之后,诸事暂时有了头绪。

这一天我和刘墉没有当值,本想着带着单莹嫂子、勤格格及孩子到郊外赏景散心,一家人正满心欢喜地准备出发呢,宫里突然来人宣旨,让我们即刻前往养心殿见驾。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瞬间打破了原本的愉悦氛围,无奈之下,我们只能跟随传旨太监匆匆往养心殿赶去。

来到养心殿,进入东暖阁一看,嚯,好家伙!

和硕履亲王、和硕诚亲王、傅恒傅中堂都在呢。

我们赶紧向乾隆和诸位大人王爷行礼参拜,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乾隆见我们进来,清了清嗓子说道:“朕召见你们不为别的,只是因履亲王年事已高,身体抱恙,实在无法继续管理事务。

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辞去议政大臣之职,不再参与朝政;同时辞去礼部事务和宗人府事务,这两处事务也不再过问;另外,辞去‘会典馆’总裁一职,从今往后便在王府安心养病,颐养天年。

故此,他管的事儿都要分担一些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不禁感慨,老爷子戎马一生,为大清兢兢业业奉献了一辈子,如今也该好好休息休息了。

我心里明白,这就是叫我来的原因,让我没事儿多去王爷家陪陪他,让老人家高兴高兴。

说罢履亲王的事儿,乾隆便让我护送履亲王离开皇宫回履亲王府。

我不清楚乾隆、诚亲王、傅恒、刘墉他们还说了些什么,也不知道给了刘墉什么差事。

待刘墉回家之后,他告诉我,因为履亲王的辞职,原本履亲王管理的事务分摊给了诚亲王和傅恒。

这两位大人工作量一下子增大了不少,为了更好地协调各项事务,他们向乾隆建议,把“粘杆处”

的活交给刘墉分担一下。

于是就给了刘墉一个“总理粘杆处事宜副代管”

的职务。

我也不清楚这到底是个什么级别的官儿,其实我自己也是“粘杆处”

不知道哪个级别的“拜唐阿”

刘墉一边说着,一边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

他说:“这事儿来得突然,我也不知道这‘粘杆处’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内部结构如何,以后还得慢慢摸索吧。”

我拍了拍刘墉的肩膀,安慰道:“既来之则安之,反正都是为皇上办事儿,好好干就是了。”

刘墉点点头,表示乾隆旨意如此,只能接受,不能有所反对及推脱之词,谁让人家是皇帝呢……

喜欢我和宰相刘罗锅请大家收藏:(aiquwx)我和宰相刘罗锅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