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刘墉奏本(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乾隆大喜,说道:“好好好!
那朕就封你为协办西北战事总督,前方战事所需人员、装备、粮草皆归你统一调配。”
刘统勋再次叩首:“臣,谢主隆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却说纪晓岚在张廷玉府上忙活了好些日子,待诸事稍定,这才返回翰林院。
这几日的经历让他对朝廷的风云变幻和人情冷暖有了更深的感触。
一日,纪晓岚在翰林院与刘墉一起整理典籍。
刘墉神色凝重,压低了声音说道:“纪老弟,这几日我在朝中听闻了一些消息,令人忧心呐。”
纪晓岚放下手中的书卷,一脸疑惑地看着刘墉:“刘兄,何事让刘兄如此慎重?”
刘墉凑近纪晓岚,眉头紧皱:“有人暗中在粮草筹备上动手脚,妄图拖延出征的时日。”
纪晓岚一惊,瞪大了双眼:“竟有此事?这可是关乎国家安危的大事,何人如此大胆?不怕掉脑袋?”
刘墉轻叹一声,目光中透着忧虑:“目前尚不明确,但此事若不及时解决,后果不堪设想啊。”
纪晓岚沉思片刻,紧握拳头:“刘兄,此事是否需尽快禀报皇上?”
刘墉点头,神色坚定:“我正有此意,但是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就禀报皇上,是不是有点……,纪兄,要不你我一同面圣。”
纪晓岚点头表示赞同。
二人匆匆赶往皇宫,求见乾隆。
乾隆坐在御书房,听了二人的奏报,面色阴沉:“你们所奏之事,朕已知晓。
朕绝不允许有人在这关键时刻坏我大事儿。
刘墉,纪晓岚,朕命你二人暗中调查此事,务必查出个水落石出。”
刘墉、纪晓岚跪地领旨:“臣等遵旨!”
离开御书房,刘墉和纪晓岚分头行动。
刘墉悄悄深入户部,他以借阅典籍为由,进入了户部的藏书阁,实则暗中查阅账目。
他仔仔细细地翻阅着一本本账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眼睛紧紧地盯着账目上的每一笔收支,时而皱眉,时而沉思。
而纪晓岚则在京城各处打听消息,他穿梭于大街小巷,茶馆酒肆之间,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试图从他们的口中获取有用的线索。
数日后,纪晓岚在一家酒馆中偶然听到两名户部官员在窃窃私语。
一个官员喝了一口酒,小声说道:“这粮草之事,牵连甚广,不知会有多少人倒霉。”
另外一个官员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噤声,小心祸从口出。”
纪晓岚心中一动,不动声色地继续听着,可惜两名官员不再言语,只是匆匆喝完酒便离开了。
回到翰林院,纪晓岚与刘墉会合,交流所得线索。
经过一番梳理分析,他们将目标锁定在了户部的一名郎中身上,但是如何将其揪出呢?刘墉表示他有办法。
这天早朝,当值太监高喊“有事奏来,无事散朝”
毕。
刘墉抢先高喊:“微臣有本!”
文武百官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吓了一跳,谁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翰林院四品侍讲也敢在朝堂之上大呼有本。
刘墉双手举着奏本,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小步快走到御阶前双膝跪倒后又说道:“微臣有本!”
正当百官错愕时,乾隆说:“呈上来!”
乾隆在宝座上接过刘墉的奏本打开一看,上面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
乾隆刚要发作,就听刘墉奏道:“微臣参奏的是户部的官员从中作梗,意欲破坏和延误我西北战事粮草运输的计划!”
那乾隆多精明的一个人,立刻明白了刘墉在利用诈奏引出那个破坏前方粮草的人,于是配合地说道:“刘墉!
此人如此大胆,前去将其指出,朕要灭他九族!”
刘墉起身就往户部一帮人的队列走去,户部的官员们一个个都吓得浑身哆嗦。
只要刘墉指向谁,谁的九族就没了,谁不害怕。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