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两烦亲王(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自此,他在这波谲云诡的皇室斗争中逐渐站稳脚跟。
雍正十三年九月二十二日,乾隆帝开始考虑胤秘的册封典礼等事宜,并追封其生母为皇祖穆嫔。
乾隆元年二月,胤秘因雍和宫管人疏纵一事受罚,这一小小的挫折并未影响他在乾隆朝的地位。
乾隆二年,他多次参与祭祀行礼活动,闰九月,府邸落成,可谓风光无限。
乾隆四年正月初二日,在乾清宫赐宴时,胤秘为乾隆赋柏梁体诗,获乾隆赞赏,同年二月,奉命管理粘杆处。
此后多年,胤秘凭借着自己的才华与智慧,多次奉命参加祭祀等重要活动,并担任镶白旗蒙古都统、正白旗满洲都统、御书处管理、宗人府事务管理、玉牒馆总裁等重要职务,成为乾隆皇帝最为信任、最为得力的小叔叔。
那么,这位王爷与妙玉之间,究竟有着怎样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呢?
胤秘年少时,一次偶然的机缘巧合,他随家人前往西山游玩。
山间景色宜人,绿树成荫,繁花似锦,胤秘被这自然之美深深吸引,不知不觉间,竟与众人走散,误打误撞地走进了那座碧云庵。
彼时,妙玉还是个初入庵中的小尼姑,年纪尚轻,虽身着缁衣,却难掩那与生俱来的灵秀之气。
她面容清秀,眉眼间透着一股聪慧与宁静。
当时,妙玉正在庵中庭院清扫,胤秘踏入庵门的那一刻,妙玉抬眸望去,两人的目光交汇。
妙玉那清澈的眼眸仿若能看穿人心,胤秘望着她,心中竟泛起一丝别样的涟漪,一时间,竟怔在原地,不知所措。
自那日后,胤秘心中时常念起妙玉,那一抹倩影如同一颗种子,在他心底生根发芽。
此后,他常常借着礼佛之名,前往碧云庵走动。
妙玉亦渐渐知晓了他的身份,初始时,尚有几分拘谨,但胤秘毫无王爷架子,他与妙玉谈诗论经,妙玉本就才情出众,对诗词歌赋、经史子集皆有深入研究。
胤秘带来的外界见闻与妙玉心中的才情智慧相互碰撞,一来二去,二人竟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
然而,时光流转,岁月无情。
胤秘渐至成年,皇室的规矩与责任如同一座座沉重的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身为王爷,需承担起诸多朝廷事务,参与各种政治活动,不得不减少前往碧云庵的次数。
而妙玉在庵中日夜诵经修行,青灯古佛相伴,可心中亦未曾忘却与胤秘的情谊。
那份情感,如同被尘封在心底的美酒,愈发醇厚。
直至后来,妙玉成为庵主,她将对胤秘的思念与牵挂深埋心底,一心向佛,只盼能以己之修行,护佑这方净土与心中之人。
而胤秘虽身处繁华宫廷,历经诸多风雨,却始终对西山那方有妙玉的天地怀着一份特殊的眷恋。
此次刘墉之事,胤秘念及旧情与对妙玉的信任,毫不犹豫地修书相托,只盼能解那林代玉之困,亦让自己能再次与妙玉有所交集,哪怕只是隔着这书信与庵堂的距离,重温那往昔的一丝温情与宁静。
就这样,和硕诚亲王爱新觉罗·胤秘与庵主妙玉,成了一对相互关心却不越雷池半步的红颜知己,在这纷繁复杂的尘世中,留下了一段动人心弦的佳话。
这边林代玉姑娘的事情刚刚处理妥当,另一边,曹公子那里却又起了波澜。
有人或许会问,曹公子在王爷家做客卿,本应是衣食无忧、潜心学问之地,又能出什么事呢?唉,正是因为在王爷家,才陷入了这场暗流涌动的纷争之中。
大伙切莫忘了,咱的十四爷胤禵在康熙爷晚年曾一度参与九子夺嫡。
雍正爷继位后,他被圈禁在宗人府,直至乾隆皇帝继位,才将这位十四叔放了出来,并封其为“奉恩辅国公”
。
只是那些心怀不轨、对皇位仍有觊觎之心的子侄们,因胤禵曾做过“大将军王”
,威望尚存,依旧尊称他为王爷。
而乾隆皇帝虽有所耳闻,为了缓和王室间的矛盾,也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佯装不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正因为乾隆的这种放任态度,让一些别有用心之人钻了空子。
其中,最为阴险狡诈的便是乾隆二伯父,爱新觉罗·胤礽的儿子,弘皙。
弘皙心中一直对皇位之事耿耿于怀,虽历经几朝变迁,却从未熄灭心中那团妄图复辟的火焰。
他见胤禵曾在康熙朝颇受重用,又有“大将军王”
的赫赫威名,虽被圈禁后获释并封“奉恩辅国公”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