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章 是忠是奸自有天意知晓(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今天这件事,最让他忐忑不安的就是蓝玉的态度。

对此,他并无十足的把握。

老朱是在考验他,而他同样也在考验蓝玉。

凉国公府毕竟不同于卜家。

王弼带领的那些勋贵武将也不是普通民众。

如果蓝玉执意反抗,他或许也只能狠下心来采取极端手段。

即便因此自损前程!

在金陵城里,身边又有这么多锦衣卫保护,他完全不必为自身的安危担忧。

王弼若真要率众围攻,那便是自寻死路。

好在结果皆大欢喜,一切并未发生,朱允熥终于放下心来。

随即吩咐蒋瓛:“我们也该动身了。”

蒋瓛低声问:“吴王殿下,这两人是要送回锦衣卫大牢,还是刑部呢?锦衣卫大牢荒废已久,若要拘押,恐怕得先派人准备一下。”

朱允熥愣了一下,忽然想起早在洪武二十年,也就是五年前,朱元璋就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有在押犯人都移交给刑部。

至于以往的审判权,则归于三法司。

简单来说,如今的锦衣卫虽然仍有抓捕犯人的权力,但抓到人后必须送到刑部处理。

之后的审讯与定罪,均由刑部、都察院以及大理寺等三法司负责。

锦衣卫只负责前期的抓捕工作,后续的审判则与己无关。

朱元璋在发现锦衣卫权力过盛并存在诸多隐患后,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明代时期,锦衣卫的权力与职责时常发生变化,尤其是在洪武年间,更是经历了多次调整,其权力大小、人员规模均不稳定。

朱允熥略显忧虑,刑部、都察院以及大理寺皆被文官掌控,尽管这些官员不一定都是朱允炆的心腹,但目前看来,自己显然不受这些文官的青睐。若有机可乘,他们或许会千方百计地陷害自己。蓝玉交给他们处理,恐怕会有麻烦。

想到此处,朱允熥再次看向蓝玉与傅叶,说道:“今晚所为,是为了尽忠于皇祖父,暂且先将他们押至王府。”

随后表示,次日早朝后再奏请朱元璋,再进行审问定罪。

------------

远方,方孝孺依旧关注着这里的动态。听到这段对话,他眼中顿时闪过一丝亮光,随即转身前往献王府。

夜色渐浓,原本热闹的街市很快归于平静。今日之事太过突然且意外,当朱允熥带着锦衣卫押解蓝玉和傅叶回到吴王府时,余波仍未平息。

献王府内,夜晚漆黑一片,朱允炆的书房中燃起了数十根蜡烛,照亮整个空间。方孝孺归来之际,黄子澄亦刚到达。

朱允炆急切地询问二人情况。方孝孺饮了一口茶,随后将自己在凉国公府外的经历详述一遍。最后愤慨地说:“可恶的蓝玉,我以为他一贯性格暴躁,从不容忍委屈,岂料关键时刻却胆怯懦弱,错失良机,真是可恨!”

黄子澄皱眉道:“奇怪,依我对蓝玉的认识,他绝非如此之人。”

朱允炆沉思片刻,猜测道:“难道他们事先已密谋妥当,今日之举不过是在演戏给我们看?”

方孝孺与黄子澄皆摇头否认。

方孝孺说道:“亲眼所见,今日情形危急,稍有差池,对他们而言便是无法扭转的局面。”

“若蓝玉与吴王早有预谋,演戏骗人,就不会出现王弼带领武将勋贵阻止之事。”

黄子澄点头称是:“确是如此,但此事着实古怪,蓝玉的反应超出我们意料。”

不久后,他舒展眉头笑道:“不过没关系。”

“吴王抓住蓝玉,引发如此**,差点与王弼为首的武将勋贵交恶,形成**。”

“虽然事件平息,朝廷仍需追究吴王责任。”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