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这样的一桌少则也要花上两钱银子,多则四五钱,每天能入账七八两左右。
雅间不一定每天都有来客,若是有,一桌席面没有个几两银子是下不来的。
过去这将近两个月,食肆刚刚起步,但算下来到手的纯利也过百两了。
“不过这里面还未扣除商税。”
大雍的商税明细众多,大致区分的话,便是坐贾缴纳住税,行商缴纳过税。
秦记这等规模的食肆,一个月的商税十贯钱,也就是十两。
这个金额是课税司制定的,也就是说,无论挣多挣少,皆是定额。
而大的酒楼,像是常悦楼、百味轩等,一个月课税数十两。
虞九阙曾提及的盛京“三大楼”
,每年更是为国库贡献几千两白银。
这么算来,秦记如此经营下去,减去家中开销,一年余下的银子总有个几百两。
这还不包括秦夏偶尔出去做席面赚得工钱和赏银。
桑府一顿饭,得银八十两。
宋府一顿饭,得银一百五十两。
在齐南县,都算是巨款了。
“原本我想着,食肆开上一年,要是银钱趁手,就先置换一个大点的宅子住,站稳脚跟后,再开一个像样的酒楼。而且不是赁,是买。”
但现在,他需得为进京后的事业提前做打算了。
第o66章送餐服务
考虑到县学散学的时间,正是食肆最忙的时候,秦夏怕是无暇和他商讨旁事。
为此丰弘阳从莫教谕那里讨了半天的假,专程在次日上午来到秦记。
邱川第一次在这个时辰见到丰弘阳,正在拆门板的他停下手上的活计,讶然道:“丰夫子,我们还没到饭点。”
丰弘阳道:“在下并非为用饭来此,而是想请贵店掌柜出来一见,有一事相商。”
面对这些书生夫子,邱川素来不敢怠慢。
他当即擦擦手,先请丰弘阳进门。
“还请夫子稍候,我去后面请我家掌柜。”
丰弘阳对食肆再熟悉不过,自己选了个位置就此坐下。
半晌后,邱川返回,手里提着一壶茶,后面还跟着秦夏。
“秦掌柜。”
“丰夫子。”
两人见了礼后面对面落座,邱川倒好茶便撤下了。
几句开场白后,丰弘阳说明了来意。
秦夏很是意外。
“您是说,教谕大人想让敝店为县学上下夫子、生员供应几日午食?”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