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成了崇祯的供应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8章 马扩福建琐事(第1页)

听着陈烨的建议,赵桓考虑了下,没有反对,因为现在的禁军,确实全程都在打酱油。

如果继续下去,这战果对于宋朝来说没有任何荣誉,他也没办法去封赏自己提拔起来的手下,这对他培养自己的势力,毫无益处。

“那就依国师的吧。”

“成,我先回去睡了。”

送陈烨出门后,赵桓负手站在院中,抬头看着空中的繁星,眼中带着星光,他即将打掉太祖都难以对付的西夏。

从第二天开始,皇家陆军的战士们,就正式接管了禁军的指挥权,按照人数进行重新编组,然后就是分发服装和装备。

这些服装,都是明朝的新式官营服装厂制作的,尽管现在还没有形成产业链,但供应宋朝的军队是完全的足够了。

当然了,发财的也是陈烨和崇祯,只有赵佶和赵桓一直在打白条。

军队训练,自然就要选人北上去金国出使,只是出使的团队,赵桓有了难处。

这次去金国,虽然是大胜之后的耀武扬威,可宋朝普通官员的能力,他是不相信的,甚至自己都有些怕这些怂官。

他都担心,这些人送过去,会不会金国皇帝一恐哈,直接先答应金国的条件了,而张孝纯这些坚定的守城派,他又不能派他们去,能力另说,别人说不定以为他让他们送死。

根据历史,赵桓往前想了想,靖康年间,能够担此大任的,还要是和金国有联系,且很熟的,应该还是只有正在真定府的倒霉蛋,马扩。

马扩,多次出使,与宋辽金三国的君王都照过面,也曾提议过防御金军,应该各地屯兵五千,固守城池,金军必然守不住。

赵桓想到人选的的时候,此时的真定府,距离汴京危机解除已经过去了近一周。

留守在真定府外面的金军,早在四天前,就逐渐收到了汴京大败的消息。

金军勐安严加约束着,也还是没有防着消息的走漏,甚至传到了真定府内,后续又有不停的黄河以北州府金军回撤。

当天,整座城社会便百态顿生,守城的厢军开始在卫戍寺丞刘子羽的组织下,联合敲鼓,大有出城迎战的架势。

金军留守的士卒吓得联合溃兵,组织起来打退了敢于出城的宋军,又严加防范,警惕着城内的数千厢军禁军再次出来。

找到一点感觉的金军,意识到这里的宋军还是那么弱,顿时不慌了,也不怕了,而真定府的宋军也意识到金军还是那群金军,他们还是打不过。

而在真定府的官员们,尤其是真定府知府,真定府卫戍寺丞刘子羽,此时却喜气洋洋,甚至是锣鼓喧天的庆祝着。

纠其原因,就在于金军此次并没有攻破真定府,他们也没投降,导致完颜宗望直接选择了绕过他们真定府。

相比那些投降的府州,他们会是最耀眼的崽,也就比传说中没攻下的太原要差那么一点。

大宋士大夫群体,抱团极其严重,而且投降主义盛行,从上到下都不觉得投降是可耻的。

边关历次作战投降官员的惩戒,都不严重,甚至处罚很轻,后面任用也是照常,武将处罚反而较重。

要知道,在明朝,不管文臣武将,弃城,甚至是作战失利,那都是死罪,圆都都就是崇祯后面看清了趁机杀的。

祖大寿投降满清又反水回锦州,愣是在锦州窝着不敢回京述职,遥遥领钱,因为他知道,回去不仅升不了官,还得被按头。

可宋朝不一样啊,弃城?投降?那都是无奈之举,太祖定下的与士大夫共天下,祖宗之法不可废,怎么能杀投降的士大夫呢?

这就导致了一旦敌军大军来袭,宋朝守城得,十有八九会投降,尤其是边关守军,基本都是投降的辽国人。

反正投降了金军也只是有节制的掳掠罢了,最后都会因为汴京派出的禁军被打回去,或者和谈加钱罢了,对官员没影响。

这样对比之下,能够坚持守城的官员,简直就是士大夫中吹捧的存在,大家抱团不假,可真有功也会一起帮忙。

而金军第一次南下,也是犯了不少错误,比如没有攻克真定府,东、西二军无法取得联系的策略。

两军被孤立的问题,以及并未提前考量进军过快造成孤军深入,后勤补给困难问题。

这也是完颜宗望急着答应求和的原因,这一路没有攻破的各县,随时可能成为他们屁股上的一把刀,把他们包圆了。

仅仅两天时间过去,真定府周围越来越乱,守城将士频频出城试探,南方逃回来的金军也逐渐被收拢,双方的牵制越来越厉害。

留守的勐安领队不得已,在南边的收复援军,和真定府厢兵出城作战之前,快速撤身逃离真定府。

不过相应的礼仪,金军还是做的很好的,对于真定府出城作战投降的宋军将领,金军一个没杀,全部让他们各自回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