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北宋:我成了赵佶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5 兴州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赴北疆(第2页)

“张宪、王贵领兵五百,兼任灵州东城修补正副使。你们要组织动员城内百姓出人出工,去修补东、南、西三城。并让军中文吏,记录好各家出工出力情况,按劳分配给他们粮食。”

吴玠等六名偏将,欣然领命告退,奉旨行事……

赵吉望着那六人走远后,他又下旨道:

“召中书舍人张浚,让其率兵一百,保护好夏国派来的十二名乞和使臣入城,观看暴尸街头的原西夏濮王李仁仲;并邀其在我大宋刚刚光复的灵州城内一游!”

“还有,告诉张俊:‘朕在京城暗付卿之事,可向夏国乞和主使,秘密提出来了’。”

传旨的小宦官,默念着赵官家的话数遍,生怕漏掉一字。

他跪拜领旨后,小跑着出府,骑上快马,在四名皇城司亲从官骑兵的保护下,去往东城外的姚古军营内,去向张浚宣赵官家的口谕了……

……

府衙内的宗泽和种师道、种师中、刘延庆、郭成、韩世忠、岳飞、刘光世、张俊等将领,刚刚都听到了赵官家对小宦官下旨之言。

他们都各怀心思……

张俊因功从小小的进武校尉,被赵官家破格尉擢升为武德郞,他已跨入中层武将行列。

他听到赵官家宣中书舍人张浚时,心中不免一颤。

原因就是,他张俊与被赵官家同样重用的中书舍人张浚,在被念到姓名时,发音是相同的。

不过,武德郞张俊事前也听闻到:御驾亲征西北的赵官家,从京城带来了一位叫张浚的中书舍人。

那张浚之名是三滴水的‘浚’,而自己姓名中的‘俊’字是立人旁。

张俊心中感叹:吾听闻彼之张浚,年方二十六岁,竟被赵官家如此器重,出任中书舍人如此要职,其虽品阶不高,但却直接听命于皇帝。十余年后,此人有宰辅之资啊!

日后,吾当与之好生结交……

宗泽、种师道、岳飞等人,听到赵官家对传旨的宦官说‘在京城暗付张浚之事,可向夏国乞和主使,秘密提之’后,他们都猜不出究竟是什么秘密。

他们心中存疑,也不敢多嘴打听。

只不过,他们听赵官家让一直接待夏使的中书舍人张浚,带那十二名远道而来的乞和夏使们入城时,他们的表情各异。

他们暗忖:赵官家可能是犯了以前的那种好大喜功的毛病,想让张浚带着十二名夏使,看到我大宋官军只用不到半天的时间,就能打下由李仁仲领兵坚守的夏国西京城的如此盖世壮举吧?

();()  赵官家此举,能让夏使畏惧天威,这也无可厚非。

只是,赵官家召夏使进城,是不是想与夏国议和呢?

对于,当前这个大好局面下,大宋与夏国议和,赵官家身边的诸将中,有的在心中庆幸,有的却是心中极力反对的。

像刘延庆等几位大宋西军将领,是想保持目前局面的,他们是愿意宋夏议和的。

因为,他们的根基在西北,世代在西北为将,有西夏国在,他们及其后代就能领兵镇守大宋西北一方,相当于一路诸侯了。

可是,像宗泽和岳飞等后起之秀,在西北没有任何利益瓜葛,更何况他们本就是忠君爱国的千古良臣,他们并不会考虑个人得失,一心想着大宋能灭掉夏国,甚至是一统华夏,复振汉唐一统之盛世。

岳飞率先出列,道:

“微臣岳飞奏启官家,夏军面对官家研制出来并投入使用的火药武器,毫无抵抗之力。”

“如今,我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占了夏国陪都西京城,我大军兵将士气正盛。”

“微臣岳飞建议官家,应重新思虑早先在京城制定的以战逼迫夏国议和,成为我大宋附属国。我军应一鼓作气北上,攻克夏国京城兴庆府,灭掉夏国!”

宗泽看着年轻的岳飞出列启奏,说得如此义正辞严,可见其忠心可嘉。

岳飞之言,正合宗泽之意。

他立即出列,附奏道:

“微臣宗泽,甚是赞同岳飞之谏言。如此大好形势,我军在此休整数日后,应继续北上,一鼓作气灭掉夏国,以除西夏这个百年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