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五章 陈将军安排(第1页)
陛下当然不会把所有事情都交由他们三人去处理。对陈乐天虽然观感越来越好,但毕竟这位陈将军不是自己的心腹。不是自己看着长大的,甚至还是李戎生的亲信。这让帝王不得不对他有所防备。
所以帝王在这个三人团队里加上了年轻的丞相大人。
陈乐天没有觉得太意外。
丞相大人算是个年少有为的人,虽然有时候有些莫名其妙的想法,但总归心里还是想国家好的,并不是史书上那种典型的奸臣,一心只为自家富贵不管百姓。
或许也跟丞相大人算是个读书人有关吧。
二位大人,陈将军,本官并不懂军伍之事,希望诸位能多多指点,本官一定会竭力配合,一起再次把敌人赶走。国家正逢多事之秋,诸君一起努力吧。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陈乐天觉得自己算不上巧妇,就更难为无米之炊了。
一番与兵部枢密院对于战事分析以及对南军北军的情况了解后,他的心凉了一大截。原本他还以为如果能及时补救,把敌人挡在黄河北边是有可能的。但是从现在的实力来看,实在很难。或许,是他水平不够,若是换大将军来可以做到
但这是没法验证的事了。他也不能在同僚面前再说一句和大将军有关的话,陛下已经算是仁慈的跟他说白了,大将军重掌北军绝不可能,他不能得寸进尺了。
北军已溃散到没有了建制。再次变成了跟第一场战斗时那种兵将互相找不到的情况。现在对北军下达的命令能否传递到各位将领手上都是未知数。
而南军,南军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战报传来。
但是根据兵部和枢密院的预测,南军想要挡住敌人,这次的难度更大。
上一次京城保卫战之后,南军的很多兵卒就地解散回乡了。可能是陛下觉得这么些军卒用处不大,或者是考虑到消耗太多粮草,或者压根就是觉得南军人数太多。或者还有些不能明说出来的对南军不太放心。
这样就导致了南军至少有十几万人就地解散了。
少了十几万人对南军来讲损失是很大的,尤其是对现在的战斗力不如当年的南军来讲,多一个人,就能多堆一条命,少一个人,就少一截战斗力。
顺风逆风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可能只要三万人就能把敌军三十万打的屁滚尿流,那多出来的一万两万就是浪费。后者,三十万可能都打不过敌人的三万人,少一个人就少一点可怜的战斗力。
二位大人,陈将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前咱们的南军北军能用很少的人把敌人打的毫无还手之力,为什么还是那批人如今却两度被打成这样。本官不想听什么指挥人员的错误,就算指挥人员有错误,但总不能全是他们的错吧
陈乐天心想,打仗就是打的将领指挥者,兵卒没变的情况下战斗力如此急剧下降,指挥者九成九要负全部责任。难道能怪那些拼命的军卒丞相大人,主要原因是指挥不当,次要原因是我们很久没有打过这样的大仗了,对于敌人的进攻手忙脚乱陈乐天说的很明显,这都是将领原因。
丞相大人听后看看其他两位大人,两位大人沉默代表同意陈将军的话。丞相大人有些尴尬,干咳两声道,陈将军还是说说解决的法子,情况咱们现在也都清楚了,怎么办是接下来最重要的
我们方才就是在讨论下一步怎么走,是你非要问我们为什么总是打败仗的陈乐天心想,同样是年轻人,我平时在青天阁跟李成俊他们一比,由内而外的自惭形秽,不过跟这位丞相大人一比,我就自信满满了。
若不是看你这人也算是忠君为国,只不过是能力差强人意而已,我根本懒得跟你啰嗦。
先,我们要对溃散的北军进行收拢,这个我要去做。希望诸位大人能够配合,我会尽量把人聚拢起来,但大人们也要有心理准备,这次比上次聚拢部队更难了。或许很多兵卒在溃散后就藏起来,而不想再出来了。末将只能说尽量。
第二,南军至少要派二十万人尽快驻扎黄河岸边,等待敌人的东路军。记住,不是主动打上去,只要南军驻扎在黄河南岸就行,在黄河天堑阻止敌人过河是这部分南军的最大任务。
另外,南军剩下部分一方面要全力保卫太原城,另一方面要派出精锐绕道敌军后方对于敌军的补给进行破坏和骚扰,这部分南军的任务很重而且危险很大极有可能会被敌军回军给包围吃掉,但他们由于是在我大宋境内,各地指挥使的兵马虽然战斗力不高,但对于敌军还是能造成一定麻烦。
这部分南军不要跟敌军硬碰硬,就游走,敌军主力一回他们就撤,敌人主力一旦往南向京城,他们就打上去。他们不要跟敌人打正面,主要目的就是牵制敌人。
第三,一切顺利的话自然不用多说。若是不顺利,还是让敌人到了京城下,那么太原城下的敌人西路军就很重要了。太原只要能再次把敌人西路军挡住,让敌人的东西两路军不能汇合,那京城就没大碍。
若是我聚拢北军顺利的话,京城下的情形还会跟上次一样。到那时候敌人必须要退兵,而且比上次我们这次多了个后方骚扰的南军部队。
兵部尚书和枢密使两位大人听的连连点头,对于陈乐天更为刮目相看。都在心中想,这个陈乐天如此年轻,对于军伍之事却如此老辣,真是天纵之才。而他们哪里知道,陈乐天一方面在大将军身边学了这么多年,又加上在未知来信里学过不少关于战阵上的有奇有正的战法理论,自然说起来就头头是道。
理论与实践一旦结合起来,就会挥出巨大的力量,这是自古以来人人皆知的道理。请牢记收藏,&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