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结盟和科举(第1页)
第211章结盟和科举
崇祯皇帝还真没料错,又过去了一年之后,满清这边,还真是有不少人想要报仇,出兵关内了。
崇政殿内,当满清的亲王贝勒齐聚一堂,又一次年底议事的时候,就有多铎、豪格、尼堪等人,纷纷向摄政王多尔衮提了出来。
“我大清从太祖起兵以来,何以有过如此惨败?如今实力更为强大,该是报仇的时候了!”
“没错,那明国皇帝还不在京畿之地,正好我们进关,打他个首尾难顾!”
“不能再给明国皇帝从容平叛的机会,必须立刻进关!”
“……”
多尔衮听着他们在那说话,自己则沉默不语,显然也是在思考。
去年从各方渠道,大清这边终于获悉了一些关内的一些消息。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那明国皇帝亲自领兵南征北战,竟然打败了各路造反的贼军,除了少数地方之外,就快平定天下了!
一个没有内乱的明国,绝对是一个强大的明国,这是毫无疑问的。
说真的,听到这些消息之后,多尔衮还真是想立刻就领兵进关,不给明国皇帝从容平定关内的机会。
可是,他是大清摄政王,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不能因为一个想法就做什么。
首先,多尔衮要考虑的,就是如果再攻入关内的话,能不能打赢,这个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
大清虽然吞并了朝鲜,能筹集更多的兵力和粮草,但是绝对不能像上一次那样惨败。如果是一而再的失败,那对大清的军心士气影响就太大了!
虽然明国皇帝在外征战,但他之前麾下的得力干将,比如那周遇吉等人,可都是镇守在长城一线,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当然,影响多尔衮做出决断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在大清内部。
经过这一年的时间,大清内部各族之间的裂痕,在吞并朝鲜的过程中已经弥合了一些,不像上一次刚交换俘虏之时对立。但是,裂痕毕竟还是有的,特别是对汉人的裂痕,最为明显。
可是,对于朝鲜的治理,还真别说,多亏了汉人,特别是范文程和洪承畴两人,他们分别治理朝鲜南北两部分,能迅速稳定民心,把叛军都驱逐在海上不敢骚扰陆地,就是他们的能力了。
不过负责朝鲜南部的洪承畴也传来了一个消息,让多尔衮不敢掉以轻心,那就是倭国的问题。
他正在想着时,崇政殿内闹哄哄的场景,终于安静了不少,由多铎大声问多尔衮,让他做出决定。
多尔衮听到这个话,回过神来,便表情严肃地说道:“朕知道你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不要忘记了,如今我们大清还有倭国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一旦我们发起对明战事,而倭国又登陆朝鲜的话,我们大清就会两头作战,此非我大清能承受也!”
自从吞并了朝鲜,多尔衮被尊称为皇叔父摄政王之后,他就自称“朕”
了。
此时听到他的话,崇政殿内的亲王贝勒都愣了下。
倭国的事情,他们当然是知道的。之前吞并朝鲜的时候,就有一部分朝鲜人逃到了倭国去,随后倭国那边就开始和大清这边接触了。
要说倭国是为朝鲜出头,想帮朝鲜要回被大清吃掉的领土,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是倭国看到他们以前没吃掉的朝鲜,竟然被大清给吃下,有些眼红而已,想要分点好处。
不过大清这边,之前已经有分歧,觉得他们好不容易吞下朝鲜,凭什么给倭国好处?
而多尔衮也是刚在关内吃了一次大败仗,急于从朝鲜找回损失,因此也没理倭国。
但是这一次,洪承畴的奏章,也让他重视起来了。
这不,在他问出问题之后,崇政殿内的亲王贝勒都没人说话,他就知道,在场这些人都是打仗出身,肯定知道目前的大清是无法承受两头作战,特别是和明国以及倭国两个大国作战,更是不现实。
();() 于是,多尔衮便再开口说道:“据洪承畴所奏,当前倭国当权的,乃是德川幕府,其实无心外战,只想巩固其岛国权力,和以前丰臣秀吉为王时不同。因此,他建议大清这边不妨给予其一些好处,合则可双赢!”
他这是第一次公开说,因此在场不少人都有点意外。
多铎最先开口,当即大声说道:“汉狗不可信,谁知道他是不是包藏了什么祸心?”
已经不再担任摄政王的济尔哈朗却露出关切之意,问道:“如何合则双赢?”
多尔衮听到他们的说话,对于自己坚定拥护者多铎对汉人的仇视,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一点都不想和多铎说话,只是转头看向济尔哈朗说道:“购买倭国的火铳火药之类,让倭国能赚钱,而我们大清的实力也能进一步加强。如有必要,还可以雇佣倭国的倭寇,为我大清骚扰明国沿海,让明国不能专心剿贼!”
“他以为,第一件事情,应该很容易达成。第二件事情,据他从倭人那边获悉的消息,其实也不难。那德川幕府其实不想他国内有太多的武士,如果能把那些武士处理掉,还能赚一大笔的话,未必会不愿意。”
济尔哈朗听了,露出赞许之色道:“这个提议看似不错,要是有可能,再从倭国买粮食也是可以的。朝鲜有几处地方大旱,去年饿死了不少人。”
大明这边天灾不断,辽东和朝鲜等地,自然也好不到那里去。
满清吞并了朝鲜,虽然是想把朝鲜变成满清的真正国土,可遇到灾情的时候,还是有内外之分。一年所得粮食,先运回辽东,满足了辽东这边之后才可能轮到朝鲜。
因此,崇祯十九年这一年,朝鲜还是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
豪格听到,插嘴说道:“买火器还可以,买粮食给朝鲜狗,钱多了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