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天行健(第1页)
宋天的目光紧紧锁定在荧幕上,焦虑的神情显而易见。荧幕中,信封分动画循环播放,上百个代表文件传输的图标,各自以不一的度推进进度条,宛如一场虚拟世界的马拉松。
信息部坐落的巨大服务器会将这些信息混淆之后按照某种算法进行切分送到其它服务器,然后再由其他服务器重复这个流程,直至抵达设定好的程序上限,也就是程序员认为,最优的结果。
这份混淆的文件不止拥有被加密混淆的内容代码,还有校验码,特征码之类的东西,如果想复原代码,只能依靠这些混淆信息里面记录的种种特征码才行,一旦这些信息被篡改,也可以用通过其他复原文件里面记录的文件特征进行校验。
这个加密锁采用的形式注定了不会太过复杂,某些极端情况,信息部的人认为,或许可以通过人为计算出来,饶是宋天对此想法也有些目瞪口呆。
如此仓促的工程就这么展开,因此这项技术也不是没有缺点,而最显而易见的缺点就是,加密混淆的代码会不可避免的臃肿。
这些上亿万行的代码,想要单纯的依赖人力计算,恐怕要算到宇宙热寂或许才有那么一丝可能。
不过当大佬亲手演示了一段之后,宋天又有点精神错乱,觉得好像还真不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依靠人力的话,又有那么一点可能可以在热寂之前算出来。
考虑到这些信息要保存到很极端的环境与时间,并且也没费多大功夫,于是宋天对此并无所谓。
这些文件的体积就是这么一步步面多加水,水多加面这么添的上来的,饶是宋天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文件是怎么膨大的。
即便是国家级别的服务器,对这些臃肿的文件也需要耗时进行传输,而这个传输还要不断的重复多次,然后进行校验。
随着荧幕上的子进度条走完之后,最大的进度条也抵达了1oo%,跳出了传输完成这四个字。
信息部的服务器接收到了来自其他服务器的加密混淆文件,宋天立马就用程序打开了这份文件包,开始进行分析。
然后宋天瞥了程序分析出来的结果。
“差值o。oo7%,还是太大了。”
随着宋天的汇报,信息部的其它同僚也汇报了差不多的数值。
旁边坐着翻资料的地中海也过来瞥了两眼,顿时皱起了眉头:“本地的服务器数据也是如此,这么算的话,第12次试机也只下降了o。oo2%?这可是全国各地多加了4台服务器的结果,收效就这么点儿?”
宋天一顿,有些失落:“大佬,接下来怎么办?o。oo7%看着小,如果多次运行,任由错误积累起来,就会以指数级增加,最后的结果也肯定不容乐观。”
这个被称为大佬的人是国内信息办的信息技术专家,某不便于透透露名字的安全部组员,工程院院士,郑全德。
也是一位工程院院士,在这个世界他亲手主持了国内全面走向信息化的进程,使共和国在这方面不落于人。
对着这个近乎决定国家命运的工程计划,宋天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援,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这位令人高山仰止的院士,对这个庞大计划的贡献不可或缺。
一个院士可以撬动的资源难以想象,宋天也是这几天才见识到了这位大佬的能量。
大佬摸了摸头顶顶着强者型的脑门,思索了片刻,然后才看向宋天:“慌什么?只要有成果我们就不算白干,至少,差值确实降低了一部分,我记得最新建立的服务器在南岛一带,也就是说这种现象或许有可能跟服务站所在的位置或者距离有关……”
郑院士想到了什么,翻找了一下资料,然后自言自语:“如果真的是如此的话,那么或许可以尝试一些更远的距离,或者数据进行跳转试试……也不知道放在国外的服务器会不会有所差别?”
“国外……”
宋天神色复杂的看向郑教授:“这有点困难吧,欧洲遭遇打击之后,国外的高精电子产业,不论是企业级服务器还是cpu的价格几乎全部飙升,在国内能控制成本,但是要想在国外建立起服务器集群,代价恐怕很大不说,恐怕我们就是想买都买不到。”
这个确实是个事实。
欧洲又不是脱离世界而存在的国家,恰恰相反,他们拥有着大量的国际精尖企业,足以称得上是全球高端企业的支柱,而制成精尖电子产业就需要光刻机。
光刻机据说的有1o零件,而作为人类工业的尖端科技,这些零件几乎一个个都不简单,需求少,精度高,技术壁垒坚不可摧,即便国产的零件也有不少替代品,但是一部分的光刻机关键部件仍然只有欧洲才能制造,比如德意志的司蔡镜头。
与共和国对抗的不是一个国家的工业体系,而是全球联合起来的庞大工业体系,一个国家注定很难做到全能,必有地方不如人。
更为糟糕的是,光刻机不是不会坏,也不是不需要维护的东西,这也导致芯片的产出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而芯片的价格连带其它电子产品也自然一路水涨船高。
郑院士这才看向宋天:“不用担心,这些不是你要考虑的,只要有一点的可能,国家都会不遗余力的推进这个事情。”
看来这个大佬又要力了,不知道为啥,宋天反而有点期待。
这或许是有大佬带飞的安全感。
宋天看着大佬掏出了手机壳都磨损下去一层的手机,然后拨打出电话,也不知道是打给谁的,而后宋天怔怔的看向了荧幕。
自从混沌计划提出之后,愈往后面就愈难以推进,故障频的计算机,层出不穷的错误让宋天都叹为观止,直到了今天,已经有了12个服务器机群遍布全国的各个地方。
这项工程可不是什么民生工程,大量的建设服务器集群没有任何社会效益可言,可以说建一个亏一个,到了如今的结果,12个已经是最好的数量了。
然而可惜的是,差值仍然处于不可接受的范围,他们必须另想他法。
现在宋天只希望郑院士的猜测有用。
不过,试机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空闲,自己也不能事事都指望大佬,他也想要努力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