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贵族少爷(第2页)
的报道,送去几家报社,其中三家刊登了她的稿件,说到福楼拜的年轻学生。
*
欧内斯塔·德拉埃现在住在福兰原先的房间,他是到巴黎来准备考大学的。他比阿瑟大1岁,但看上去已经像是成年人了。
德拉埃也很快就成了福兰的好友,3个年轻人常在一起玩。
要是阿瑟没空,维塔丽总是叫上德拉埃陪她出去办事。阿瑟
不是很懂她都在忙什么,短短两周也看不出来她忙碌的事情有什么效果。
“别担心,一切尽在掌握中!”
她总是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
其实说出来也不算稀奇,阿瑟需要“营销”
。
这个时代,文艺作品也是需要营销的,比如出版社会在报纸上给将要出版的和诗集打广告,而效果往往还挺不错。等到一位作家有了一部或几部卖得还不错的作品,基本就不愁将来的销量了。
这到底不是后世网络时代写作门槛降低的年代,能坚持写十几万字乃至几十万字的作家不是太多,写作度也不提倡“快”
,而提倡“质量”
,像福楼拜花了4年时间才写完《包法利夫人》。左拉算是两代作家里面写作度比较快的,顶多也就是一年一本的节奏。作家们都相信千锤百炼得来的语句,而在其中还要有所创新,有所创造。
后世文学理论家认为,从简·奥斯汀到巴尔扎克,直到福楼拜,“现实主义”
这种文体才稳定下来,福楼拜是将“现实主义”
体裁完善完美的作家,尽管他本人不愿意被固定成某个流派。
阿瑟是一个勤快的作者,几乎每天都在写作,少有间断;他很少修改自己的作品,总是一蹴而就,之后重新审视,会将其中不满意的一些作品直接焚烧,绝不留下“不完美”
的作品。
维塔丽的打算是要先推广《地狱一季》,自己印刷也好,有出版商愿意出版也好,这本诗集的目的不是“赚钱”
,而是“扬名”
;之后再出版一本诗集,巩固一下知名度;可能不会在短期内太有名气,但这些诗歌是他事业的基础,时间越久,越闪闪亮;
然后他就可以宣布封笔,不是彻底不写,而是不再写诗,转而写;最好的路径可能是像《包法利夫人》那样,引起有关部门的不满,乃至布禁令、闹上法庭,这个知名度可以说堪比航空飞机升空,绝对一下子就能把期待值时髦值刷满。
阿瑟对于“我的作品可能会被政府宣布封禁”
一点意见都没有,还觉得很好玩,可以有。他已经在写他的第一部了,像很多前辈作家一样,他也选择写一本半自传体的,据说已经写了两章了,但他始终不肯给维塔丽看。
*
在巴黎的两周,有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来拜访。
兰波兄妹住的公寓没有做饭的厨房,这天中午,维塔丽穿戴得当,正要跟阿瑟和德拉埃出去吃午饭,有人敲门。
轻轻的叩门声。
阿瑟问德拉埃:“你在等人吗?”
德拉埃摇头,“没有。是福兰吗?”
“他不会这么敲门。”
福兰的敲门声是急匆匆的,还会喊阿瑟的名字。
阿瑟过去开门,意外的是,门外站着一个陌生少年。
少年显然有些吃惊,“——抱歉,这是兰波家吗?”
“是。你找谁?”
阿瑟本能蹙眉:这人他不认识,那他居然是来找维塔丽的?
“我找兰波小姐。我是加百列·奥兰,你是维塔丽的哥哥,阿瑟,是吗?”
“加百列?”
维塔丽走过去,也有些吃惊,“你怎么来了?”
*
3个人的午餐变成了4个人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