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水浒之狄家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章 明事理两孩童启蒙投明主丧门神上山(第1页)

半月奔波,狄泉倒是颇有些疲乏,此次外出打通了商路,与柴进合作,虽说和辽国买卖辣椒的生意没了,但起码不是一无所获。

因为答里孛的事情,只怕这会儿自己已经成了大辽眼里的敌人了,辣椒还是往别的地方卖吧。

至于卖到哪里,按说北宋经济达,卖到东京汴梁是最合适又最赚钱的,但是这种宋朝绝无仅有的调料若是入了东京城这般繁华之地,只怕是会被捧上天。

而那些贪官巨贾自然会盯上辣椒这个摇钱树,现在梁山还不够强大,要是让他们给顺藤摸瓜的找过来,恐有危险。

毕竟,现在梁山已经和辽国算是结下梁子了!

狄泉心中最好的贩卖地点,是四川。

因为四川人爱吃辣,而且四川的环境和地理情况相对较为封闭,也比较安全。

喜爱川菜的狄泉上辈子从一位老川菜厨师里面得知,川菜具有2ooo多年历史,但四川人吃辣椒的历史其实只有3oo余年。

在这之前,“尚滋味”

,“好辛香”

的四川人是靠用花椒、食茱萸、蜀姜这三大最传统的辛香调料来调味的。

而其中的食茱萸,又名越椒在长达1ooo年的岁月中则充当了现代辣椒的角色。

这几样东西,不仅仅是四川人在吃,而是全九州喜欢吃辛辣味的人,都拿这几样东西过瘾解馋。

现在的时候,狄泉完全可以在宋朝掀起一场辣椒的革命,因为辣椒是在大约在16世纪末,明朝万历年间,由进行丝绸贸易的中国商人从海外引进到江浙一带。

所以辣椒在四川也叫海椒,开始不是为了食用,而是作为一种观赏的花草。

比起江浙、湖南和贵州的吃辣历史,川人吃辣算是小兄弟了,而且极有可能四川的辣椒就是在清代末期,以湖广为的陕西、河南、山东、云南、贵州、安徽、江苏、浙江等省迁徙入川时,从浙江或湖南或贵州带过来的。

狄泉完全能够想象得到,在辣椒传入蜀中地区的时候,这个辣味冠绝天下的调料能够让川人毫不留情地抛弃了“旧爱”

茱萸,并张开双臂迎接风韵娇艳的“新欢”

辣椒。

狄泉现在也得考虑辣椒的销路了,毕竟,自己手里面有这么好的一个经济作物,不拿去牟取暴利简直是白瞎了。

北方贩运高度白酒的道路,现在是在柴进那边打通了。

南方贩运辣椒的线路又该找谁一起干呢?

现在狄泉认识的英雄好汉们,基本上都没有长江以北的,全都是北方人。

而南方现在也没有什么太出名的英雄豪杰,除了在江州的那一伙人,就是饮马川、黄门山,这些都是小山头,没有那种厉害的实力。

至于方腊的那能人手下,现在方腊还没扯旗造反,在水里面看到自己头戴金冠,身披衮龙袍的样子呢,至于他的那些手下,则更不好找了。

难啊,这个年代做生意也不好做,强龙不压地头蛇,你不在当地找个有名望的人和你一起干,那是根本搞不起来的。

狄泉想了半天,竟然给自己想困了,愣是躺在床上呼呼大睡了起来。

结果,第二天起来,他就把这事儿给忘了!

他直接去林冲家找了林娘子,把王瑕给带上,准备带她去找答里孛学读书写字。

就在这时候,“立地太岁”

阮小二带着极其不情愿的小阮良也来了。

“阮二哥,你这是……”

狄泉不解,这阮小二怎么带儿子登门来了,难不成要两家孩子定个娃娃亲?

阮小二客客气气的给林娘子行礼,叫了声嫂嫂,然后便和狄泉说,他们兄弟三个都是粗人,不通文墨,不懂道理,想让自己的儿子也跟着一块儿去学些东西,不求考个秀才及第,只要识字明理就行。

狄泉一听,这是好事啊,这阮小二还蛮重视自己儿子的教育吗!

这梁山上现在也就王瑕和阮良两个适龄儿童,干脆一块儿去学得了。

但是,小阮良似乎不太情愿,他觉得看到那些书本就头疼,看那些教书先生咿呀咿呀的摇头晃脑,像个大傻子一样,他才不愿意去学呢。

看他脸上的红印就知道了,这是被阮小二打得不敢不来!

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兄弟三个都是自幼丧父,老娘养大他们三个兄弟不容易,所以在拮据的生活环境之下,这三兄弟都没有读过书。

但阮小二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没文化,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俺,俺不愿意读书……”

阮良小声的嘟囔一声,结果换来了阮小二兜头一个巴掌。

“阮叔叔,何必动手?”

林娘子赶紧来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