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应天城人居改善工程(第2页)
说着话,他已经示意一旁的太孙府总管雨田,将早就准备好的一摞计划书送到众人面前。
朱允熥则是面带微笑:“西城开发计划,早就已经知晓诸位,但开发完成的西城如何运营,都在现在这份计划书上。”
不等朱允熥说完话,会议厅里的所有人,都已经开始翻阅起了这份新的计划书。
朱允熥这时候也有机会,让雨田为自己端来一杯茶,慢慢的品尝起来。
其实应天西城开发,真正的目的就是解决当下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当下应天府因为前期的发展,早就已经货物充足。
通过那些夷商销往欧罗巴的只是一部分。
还有更多的货物,是没有办法一次性销售出去的。
而除了那些长期使用的物品,更大的问题则是应天府周边生产养殖出来的快消品。
诸如应天府正在飞速推广的大型家禽养殖场以及各种农副产品、日销品的生产。
大明想要一步子就跨入工业时代,是不可能的。
工业产品在当下的财政收入之中,也只能成为一个小分支。
真正需要盘活的是,更加细致的农业经济和日常消费。
应天西城开发,就是朱允熥的一次尝试。
他轻声开口:“西城开发,卖房子只能作为弥补成本投入的一个组成部分,后续的商铺和厂房出租,则会成为西城一个稳定的长期收入。
但更加庞大的财政收入,则需要依靠以西城为核心,盘活整个应天府的各项产业为根本。”
当西城建成之后,应天府的百姓们开始愁着自家的鸡鸭鹅长得太慢,愁着自家的菜蔬和果子产的太少,当那些手工业者开始探索如何将工艺品产业化的时候,才是西城开发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候。
到时候西城就是一个平台。
百姓们如何通过这个平台发家致富,官府和朝廷如何通过这一个紧密的体系征收到越来越多的税赋,这才是本质。
朱允熥说西城开发是一项人居改善工程。
其实并仅仅如此。
他真正要做的是,在这两年空档期里,给大明带来一种全新的生活、生产模式。
邹学玉双手交叉在一起放在桌子上。
西城开发计划书和运营计划书,就摆在他的面前。
不论西城工程如何建设,都离不开是在应天城,是他直隶道下应天府地界上的事情。
西城工程的效果如何,都将是他直隶总督衙门承担。
当下西城工程已经开始建设,这是一个多个部司衙门共同负责的事情,直隶总督衙门和应天一府两县在这一过程中,只是负责协调并组织工人的职责。
但只要西城工程建设完毕,进入到运营阶段,那就是他直隶总督衙门的事情了。
大明银号不可能派人组织经营,户部也没有那个精力,工部更是只负责管理工程建设问题。
邹学玉眉头微皱,平静的开口道:“从直隶总督衙门来说,自然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富户能迁居西城开发工程,在观景湖周边聚集起一个高价值的地区。
以目前应天府的几处官办工坊产业聚集地的成效来看,集中的高价值会带来更高效的产业运行。
百姓是有趋向性的,商贾、商户更是逐利而行的。
只有西城项目展现出足够的价值和利益,才能让所有人关注,才能真正让西城项目达到殿下期望的样子。”
张二工却是摇了摇头:“很麻烦……”
他现在虽然没了工部尚书的官职,但大明匠官、匠人依旧受他领导。
京师内外的各处研究所、制造所同时还是张二工在负责。
但他还是做了西城项目的总建设。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西城项目不光在建成以后有着不同的运行模式。更因为,西城项目的整个建设周期,都将大量采用水泥和钢筋作为建筑原材料。
();() 这是一个从前没有一个人做过的事情。
在初步的规划图中,有高达三十丈的观景塔楼,有深达十丈的地下沟渠连通玄武湖和秦淮河。
更有占地面积远超奉天殿的大型商业中心,且是三层楼的。
还有一座座独栋独院的宅子,一处处有着不同作用、不同造型的建筑。
一旦西城项目建成,这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工程奇迹。
张二工如何能不参与其中,并主持整个项目建设。
只是此刻,张二工却说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