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仁德(第2页)
叹了口气,齐慎缓缓开口,向众臣询问。
礼部尚书赵岩道:“殿下,眼下李克用败亡,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以臣之见,咱们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继续围攻即可。一个月不行就两个月,两个月不行就半年,半年不行就一年,再不行就两年、三年。”
“如今晋阳城内,粮草早已耗尽,守城的士兵只能捕杀活人为食。城内有守军十万,能吃的活人也就三四十万,总有吃完的一天。等到李克用麾下士兵,吃到没人可吃的时候,自然就会出城投降,总不至于他们连自己人也吃吧?”
平心而论,从纯功利的角度出,赵岩的提议并没有任何问题。没办法,晋阳城实在太过坚固,如果一定要强行攻打,那么魏军将士需要付出的代价,必然是惨烈的。围而不攻,就是最好的选择。
可……如果真的按照对方的建议去做,那就等置晋阳城内几十万百姓的性命于不顾,任由活人相食这种事,在太阳底下生。
这对齐慎来说,多少有点难以接受。
自己如今的身份,是九天之上的统治者、主宰者,可以呼风唤雨、为所欲为,这的确不假,有时候百姓也好,士兵也好,在自己眼里如同草芥,只不过是一些登记在册的数字……
但,自己终究是从普通人中走出来的,自己的灵魂,并不是那种天生的贵族,无法真正忽视那些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同类,把他们的生命看得比尘土还卑贱。
自己终究做不到这一点。
“不,不……”
深深吸了口气,齐慎抬头望着赵岩,摇了摇头道:“孤南征北战这么多年,剪除群藩、重塑纲纪,难道仅仅是为了得到土地吗?”
“土地和百姓,究竟孰轻孰重?倘若晋阳城里的百姓,都被守军吃光了,那孤得到一座空城,又有什么意义?”
听到齐慎这么说,殿内众臣,无不心生感动。
敬翔微微颔,情不自禁道:“像我主这样仁义的君王,莫说当今没有,就是史书之中,亦不多见。”
“唐季以来天下大乱,有能力、魄力的藩镇节臣,多不胜数,譬如朱温、李克用、杨行密、王建之辈,我主能一一战胜这些强人,所恃者,非仁义而何耶?”
实际上,不只是敬翔一个人这么看,大部分魏国臣子,心中都有这种看法——自家主公之所以能得到这么多文武贤才的支持,创立大业,离不开对方一贯以来的仁德。
回溯齐慎的创业史,虽说他这十几年来,也是通过不断东征西讨,才打下了如今这份家当,但基本每一次对外用兵,他都算得上师出有名。哪怕是这次攻打大长和国,也是因为对方的国主无礼在前。
再加上善待功臣,厚赏士兵,从不滥杀无辜,这些看似不显山不露水的细微之事,一桩桩,一件件,其实不知不觉中,已经让齐慎积累出了其他人难以企及的声望。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在相州时,刘知俊反复挣扎,最终还是下不了反叛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