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年表之论(第4页)
这一点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完全能与后文印证。
而这一年,林黛玉进贾府已经四年了。
第四回,薛家进京。
从告别亲朋故旧,到薛蟠的案子完结,再从金陵到神京长安,这段日子,应该有数月甚至一年半载之久。
那么,薛家进荣国府时,薛宝钗应该度过了十四岁的生日。
所以到了第二十二回,薛宝钗在贾家过了第一个生日,是十五岁生日,将笄之年。
正合
也就是说,薛宝钗进荣国府那一年,正好十四岁。
同样,在这一年,袭人和香菱还有晴雯都是十四岁。
十四岁的袭人,和十二岁的宝玉生了关系,初试云雨情。
于情与理,都合适。
古代大家子弟,十二三岁屋子里有房里人,是常见的事。
古代女子,二七天葵至,叫通了人事,也正合原著中对袭人的描写。
然而这一点,在周氏年表里,却很奇怪。
因为整个第六回,连标题都在讲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可是周汝昌老先生却好似完全看不到,在洋洋洒洒数千字中,竟挑选出了“小儿女”
三个字。
然后用其证明这一年,贾宝玉只有八岁,袭人似十二岁,都是小孩子,且“极明白”
。
可我实在不明白,这到底明白在哪里
古人的岁数,通常比现在的计算方法大一岁。
也就是说若按周氏年表来论,这一年,贾宝玉实际年纪才七岁。
七岁的孩子,和一个十一岁的丫头,初试云雨情。
而且贾宝玉之前还在秦可卿的床榻上梦遗了一
七岁
我是学医的,知道这绝不可能,天赋异禀都不可能
所以周汝昌老先生这一点,是很有问题的。
总不能抗日神剧编剧写出“我爷爷九岁就牺牲了”
,然后被全国人民批判,而周老先生笔下贾宝玉七八岁行云雨情,反倒成了权威吧
再者,按他所言,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年前一个年后到贾府,也与原著完全不符。
在第二十回中,写的极明白宝玉听了忙上来悄悄的说道“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
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
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
“一桌吃,一床睡,长这么大了他才来的”
,显然,薛宝钗进贾府和林黛玉进贾府,绝不是一个在第七年,一个在第八年。
中间,实实在在间隔了好几年。
按照薛宝钗十四岁进贾府来算,这一年贾宝玉十二岁,林黛玉十一岁。
那么也就是说,自林黛玉六岁进贾府至此,已经有四五年的光景了。
这四五年来,丧母失怙的林黛玉和贾宝玉朝夕相处,被贾宝玉细心呵护关爱,这是宝黛爱情的基础和根源。
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原著中的宝黛爱情,就单薄的太多,成了无根之木。
这点非常重要
因为林黛玉的小性儿,便是建立在这个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基础上的。
只来了一年,和来了四五年一起长大,这中间的区别,天壤之别
许多对林黛玉感观不好的人,都源于此中的误解。
若按照周老先生那种算法,只一年的话,就会让人觉得太任性。
这是根本问题。
一个女孩子吃青梅竹马男孩子的醋,可吃一个认识不久男孩子的醋,完全是两个概念
由此也可说明,周老先生红楼年表之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