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南宋特种兵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01章 认知决定行为(第1页)

于是,国师迅调整战术布局,一方面派遣精锐斥候深入临江城,搜集洪山庄军队的详细情报。包括其火器的种类、射程、换弹度等关键信息。

另一方面,在作战方法方面也作了调整。秘密训练士兵学习如何在火器攻击下灵活机动,利用地形和夜色进行突袭,以减少正面冲突带来的损失。

在军事准备之外,国师也未忽视心理战的重要性。

他们散布谣言,称冷锋所倚仗的火器不过是昙花一现,蒙古大军终将以其不可撼动的铁骑征服这片土地。

凭借蒙古人之前所营造出来的,那种不可战胜的神话,他们散播的传言还真的有不少人相信。

至少在南方朝廷那边,其中一部人就对此深信不疑。

在战局紧张的时候,朝廷并没有意识到冷锋那支军队的重要性,只是想着他们能够吸引蒙古人的一部分火力。

人的固有观念是很难改变的,在朝廷的那些当权者看来,真正的具备强大战斗力的,还是朝廷的正规军。

地方上的一些军队,很难有什么气候些,更多的时候都是跟在正规军身后打酱油的角色。

对于冷锋能够从洪山庄拉出一支将近二十万人规模的军队,在他们看来,这里边的水分应该很大。

他们都是这个时代,处于社会最顶级的一个阶层。

普通老百姓也许不知道行军打仗的方方面面,但是他们却明白,一支十万人规模的军队,身后所需要的粮草物资以及后勤保障人员,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如果冷锋将所有人都算在军队当中,那么他的二十万人马,他真正能够具备战斗国力的,肯定不足十五万人。

而且这十五万人的来历也是有据可查的,毕竟以洪山庄,甚至临江城以前的人口来看,连个零头都达不到。

临江城之前只有两三万人口,而且还要加上周边的一些村民,才能达到这样的数字。

至于洪山庄最多也就有两三千人口,就是将这些人全部都加起来,男女老少全部上阵也达不到五万人。

如果按照人口当中的青壮年比例的话,最多只有一万人。

那么冷锋向外宣称的二十万人规模的军队,到底是从何而来的,这个答案就不难推测了。

肯定就是从去年的那一波流民当中,还有自从蒙古人破关之后,向临江城驱赶的难民。

由这些人部组织起来的的军队,哪怕给他们最精良的武器装备,也难以能够有多大的战斗力。

所以这也不怪朝廷那些人的目光短浅,根据他们的认知能力来说,也只能看到这些。

他们根本就不明白,这个世界上还有热武器存在。

在他们的认知中,火药也是可以运在战斗当中的。但是能够使用的场景很少,更何况是利用火药射的武器了。

朝廷的军队,也曾经研制过出一种利用火药的武器。但是真正用在实战当中时,还不如弓箭的威力大,于是对于这种武器的研究就不了了之了。

在他们看来,这东西就是一个坑,谁用谁倒霉。

不论是北方的少帅,还是南方的皇帝,他们怎么都想不明白,冷锋是如何利用火药制成的武器,战胜了蒙古人的军队。

难道真的是想蒙古人所宣传的那样,冷锋的军队当中所掌握的那种火器,只是昙花一现。在机缘巧合之下,击败了蒙古人。

结合当初双方交战的地点,很多人就自动脑补出来他们想要的答案。

认为冷锋的军队是巧妙的利用那里的地形,炸毁了两边的山头,利用山上的石头滚落下来的巨大威力,给蒙古人的军队制造了巨大的伤亡。而后冷锋的这边的军队趁机出击,捡了一个现成的便宜。

这种想法倒是和国师之前的计划不谋而合,只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国师原来就是准备用这种方法来设计冷锋的。

他们只知道冷锋和蒙古人之间的战斗,生的大致地点,具体情形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才会脑补出这种答案。

什么样的认知,就会决定什么样的行为。

反过来,什么样的行为,又会影响认知的倾向性。

这句话用在南方朝廷的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所以在面对蒙古人的军事异动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将这件事情过多的往冷锋的那支军队上面去联想。

只是认为蒙古人有了新的战略计划,最大的可能就是,蒙古人暂时放弃了先拿下南方朝廷京城的打算。准备采用逐步蚕食的方法,将南方的地盘一一收入囊中。

这种作战方法和之前的直插京师正好相反,不过这样做也有好处。

一旦蒙古人将京城周边的地区全部拿下之后,就会将京城围困成一座孤岛。这样一来,全部拿下南方朝廷的地盘,剩下的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朝廷就是根据这种认知展开了相应的布局,由于在之前的战斗当中,南方朝廷一直是输多赢少。这就导致了他们在面对蒙古人时候的战略方针,只能是以防御为主,攻击为辅。

最多也就会有一些像之前那两位年轻将领一样,率领小股部队去偷袭蒙古人的薄弱之处。

这样虽然能够取得一点点战果,但是这种战果,对于整个战局来说,又是微不足道的,根本都影响不到整个战局的走向。

北方义军那边,比南方朝廷的做法更加的激进。

自从他们高举旗号对蒙古人宣战以来,几乎都是一路气势如虹,对蒙古人占据的地盘起了猛攻。

到目前为止,北方的义军已经展到一支三十万人规模的军队。而且这三十万人全部都是正规军,如果再算上那些,留守在被他们攻占下来的城池当中的士兵,义军的人数已经接近五十来万。

义军在北方的动向,南方朝廷这边也是知道的。

虽然双方之间的距离相隔比较远,而且中间又隔了一段被蒙古人所占据的地盘,但是朝廷对于北方的情报刺探一直没有停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