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二十三章 飞花令(第4页)

苏璟依旧是对月自饮。

“一晃,都快两年了。”

苏璟微微感叹了一句:“人生真是变化无常。”

浙江省。

秋汛造成的水患,波及了数个县。

但在大明朝的有力组织救灾行动之下,水患造成的影响迅的被控制住了。

和明朝末年,朝廷的法令出了京城便是废纸不同,如今的大明,还是牢牢的掌控在皇室的手中,或者说是朱元璋的手中。

决堤的河岸之上,县衙正在组织着抗洪救灾。

百姓们也不再是等待着被救的灾民,而是一个个主动要求来河岸抗灾的工人。

粮食不再免费放,改为工作报酬之后,各方面的事情都比之前简单了许多。

当然,对于老弱妇孺,该放的还是要放。

“真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到这办法的,让灾民工作而不是直接放粮食,这真是大大减轻了我们救灾的压力啊!”

知县陈谷主持着救灾工作,颇为感慨道。

若是按照常理,免费放粮食给灾民,这抗灾工作要做,安抚灾民防止生乱的工作也要做。

许多事情,人手都是不足的。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

这以工代赈的事情,李善长安排了下去,同时也不忘将功劳归结到朱元璋的身上。

这种事,不用说他也知道怎么做。

“是啊,大明有陛下,真是百姓之福啊!”

一旁的县丞也是附和道。

这些大明初期的官员,倒还没有来得及沾上那些明末官场上的陋习。

毕竟都是经历了元末战乱纷争的人,体恤百姓的官,还是有不少的。

当然,也和老朱杀起头来,丝毫不客气有关系。

严刑峻法,老朱那可不是说着玩玩的,该杀头就杀头,一点不带留情的。

但再严厉的刑罚,也挡不住某些人的贪心。

由邻省拨调的数万担救灾粮,此刻竟然公然的出现在了溧水县的粮食市场之上。

溧水县,平安米行。

“老板,最近市场上多了一批粮食,价格很低,我们米行的米,已经快没人买了。”

苏璟坐着,听着米行掌柜的汇报,面色沉着。

没错,这平安米行也是他的产业。

衣食住行全部都有涉猎,这话可不是开玩笑的。

但凡在溧水县成点规模的产业,基本上都有苏璟的影子。

“有意思,按他们的价格,这米岂不是要亏本?”

苏璟淡淡说道。

米行掌柜愁眉苦脸道:“是啊,老板,这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贱卖,简直是不拿粮食当粮食啊,想不通。”

粮食,在封建社会,永远都是硬通货。

不管对方是从哪里弄来的粮食,成本有多低,但卖的低就不应该啊。

苏璟淡淡道:“这还不简单,有人在针对我呗。”

价格战,那目标永远都是同行。

一听这话,米行掌柜疑惑道:“老板,这有谁针对您啊?再怎么样也犯不着这样吧?”

如此贱卖大米,扰乱市场,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苏璟笑道:“谁知道呢?只能走着看了。”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米行掌柜忙问道。

苏璟淡淡道:“正常营业,啥也不用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