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监国的日常(第2页)
郭宗宜无奈,拿起一本开始看了起来。
郭宗宜自问对于古文来说,正常的读,理解应该不成问题,可是没想到第一个奏折就给了他当头一棒,看的他一头雾水,看一句,还要在心里面将其翻译过来,尤其是对于引用一些书籍的句子,他是真没读到过,也就不是特别理解其中的意思,只能整体的看个大概。
抱着学习的态度,将这个奏折大致的看完,用了快两刻钟了,才明白这个奏折大概的意思,原来是一份请安的奏折,是襄州刺史上的折子,大概意思是说,今年风调雨顺,没有灾害,春耕的工作已经完成了,这全是托皇上的洪福等等。
反正是不是托皇上的洪福郭宗宜不知道,但是要皇上每天看这种毫无意义的折子,那皇上也没有多少洪福可以享受了,早晚会被累死。
郭宗宜有些抓麻的看着这个奏折,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于是就拿起这份奏折,走到魏仁浦旁边,对他说:“魏相,麻烦你看一下这份奏折,该如何回复为好?”
魏仁浦有些奇怪的看了郭宗宜一眼,然后拿过奏折,随意地翻了一下,基本就是看了开头的几句,中间翻过,又看了最后几句,递给郭宗宜,说:“太子殿下,这种奏折你直接随便回复一下就好,比如你直接可以写个已阅,阅,甚至画个圈都可以,如果有心情的话,就写几句鼓励的话。”
郭宗宜有些奇怪的问:“魏相,像这种毫无意义的问安的折子,除了给皇上增加工作量,增加驿站的麻烦之外,还有什么意义呢?”
魏仁浦笑着说:“太子,这就是下面官员的心态,以及为官之道,他们需要的是将自己的名字经常出现在皇上的案头,让皇上不要忘了他们,能随时想起他们,万一什么时候有了空缺之类的,就能提拔他们。州县官员难当,距离皇上远,虽说自由,但是很多人一辈子就在一个地方,如果再不能让他们的名字出现在皇上的视野中,那基本上就仕途终止在那里了。”
他说的很直白,没有丝毫隐瞒,郭宗宜也听懂了,毕竟这不是后世那种通信达的时代,要想让自己的名号直达天庭,就只有上折子,哪怕是这种毫无意义的折子,都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出现一次。
郭宗宜听懂以后,回到桌子前面,随意的画了一个圈,就将其放到旁边。
拿起第二份奏折,开篇还是一大堆废话,最后倒是说了一些事情,这份折子是陇州过来的,说是今年陇州大旱,春耕不好。
郭宗宜对此也没有经验,同样是拿到魏仁浦那里请教,魏仁浦说:“太子殿下,一般这种的处置方法就是免了他们的税负和徭役。”
他好奇的问:“那,魏相,不可以开仓放粮,先让大家度过今年的难关吗?”
魏仁浦说:“太子殿下,有些事情或许你不知道,但是大家很多人都知道的,像陇州这种比较贫困的州县,官仓里面或许就没有多少粮食,就算有一些,也无法养活那么多百姓。”
郭宗宜说:“魏相,那我们一般多长时间会检查一次官仓。”
魏仁浦说:“按照定例,一般是每年检查一次,由朝廷派出钦差巡查。”
郭宗宜说:“可是这么一直按照定例,不是给了很多地方早早准备迎接检查的情况了吗?这样他们就可以提前做很多工作来应付这种检查。”
魏仁浦说:“是的,太子殿下,这是无可避免的事情,而且大多都是从当地的地主家里面借一些粮食应付的。”
魏仁浦说的很通透,郭宗宜前世也做过这种事情,但是那时候是基本上没有饥荒的时代,这么做也不会出什么大事,但是现在不一样,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出过村子,如果出现没有粮食的情况,那只能成了灾民逃难了。就如同前一段时间,为什么曹彬能那么快将军队补充完整,郭宗宜新开的工厂很快就能招到人,不就是因为逃难到这里的灾民非常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