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第121章(第1页)
第121章
虞清娴跟谢蕴的清蕴集团忽然爆火,在国媒点名表扬了他们以后很快便有媒体联系上了集团要求采访虞清娴夫妇。虞清娴跟谢蕴看了希望采访他们的媒体名单后选出了几家报道真实口碑良好的接受采访。
网络时代,采访都与时俱进了,在虞清娴跟谢蕴坐上采访席以后,这家媒体的官方账号的直播间也开了起来。在开播的两分钟内便瞬间涌入了好千人,且人数还在持续增长中。
主编很看重这场采访,早早的就蹲守在了直播间内,瞧着那些大批涌入的观众,笑得牙花子都出来了。
主持这场直播采访的记者叫刘训涛,她的名字像个男生确实实打实的女孩子,她今年不到三十岁,五年前她才从传媒大学的新闻系毕业。短短五年的时间,她就从一个小小的记者升到了主持人的位置。
她的优秀有目共睹,她有着每个记者都必须拥有的基本素质不断学习的习惯;追求真相的执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准确朴实的文风;甘于吃苦的精神;丰富广博的学识;宽容善良的情怀;尚俭守德的品格。
这五年里,她表的论文还被国内外权威媒体转载过数次。可以说,她是新生代记者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了。
原本像今天这样并不算大的采访是用不到她的。是她听到消息后主动找上的主编要求来的。
在节目的开始,刘训涛给观众朋友们介绍了虞清娴跟谢蕴的身份后,她笑着对二人说道“也许两位先生对我并不了解,但对于二位先生我却如雷贯耳。”
“我就是在洛清娴希望小学毕业的,而我的初中跟我的高中都是在洛清娴助学基金会的资助下上的学,一直到我上大学,我的家里条件好了,我的父母才给我申请了助学贷款。”
刘训涛说到这里,眼眶微微红,她看向摄像机,摄像机适时地拉动镜头,给刘训涛以及虞清娴二人来了个特写“或许读书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件十分简单的事情。但对于山里的孩子,特别是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来说,上学是件特别奢侈的事情。”
“我的父母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山里的农名,他们辛苦一年挣的只够家里几口人吃用,我们村的哥哥姐姐谁能读完小学在我们那里已经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了。如果哪个女孩子能读完小学,那在十里八村,来说亲的人都会比没读过书的多一半。”
“如果没有希望小学的出现,我的命运会跟我们村里的大多数女孩子一样,最多读完小学便回家跟着父母务农,然后按部就班的嫁人生子,等我的孩子出生,她再重复着跟我一般无二的人生。”
随着刘训涛的话,直播间里的弹幕变得少了起来。刘训涛话里说的那种人生跟她现在所拥有的人生简直就是天差地别。因为差距太大了,大家的心情也随着变得沉重了起来。
虞清娴跟谢蕴完全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都有些意外,虞清娴目光柔和地看着刘训涛,跟她说“很高兴我能帮到你。看到你今天的生活,我们就知道我们所做的事业都是有意义的了。”
“那必然是有意义的。洛先生,你的出现让很多像我这样的穷人家的孩子改变了命运。让很多像我这样的女孩子有了选择自己人生的机会。”
从希望小学里出来的孩子都亲切地称呼虞清娴为先生,正所谓达者为先,师者之意,这是大家对她的尊称。
“在得知我要来采访先生,我的同学们纷纷找到我,要求我将他们对您的感激之情传达给您,还有的同学给我寄了土特产以及感谢信,我带了一部分过来,剩下的实在太多了,我没有带,但是都在楼下的车里。”
直播室的摄像机将镜头切到了刘训涛带来的东西上,那是一摞纸箱子,各个都跟装自动洗衣机的箱子那么大,一共有十个。
大家被深深的震撼到了。许多从希望小学毕业的,接受过助学基金的人也闻讯来到直播间,纷纷出弹幕像虞清娴跟谢蕴问好。
有了这一个开头,之后的采访也在轻松愉快当中进行。虞清娴跟谢蕴说起了自己当初办学校的初衷,采访的最后,刘训涛从座位上站起来,朝他们珍重地行了一个弟子礼。
采访结束后,虞清娴夫妻跟刘训涛一起吃了饭。
傍晚二人携手于夕阳下漫步,说起今日的事情,两人打从心眼里感觉到满足。
当天晚上的新闻联播也提到了这次采访。
封连城年纪很大了,他坐在电视机前看着优雅慈祥的老太太,怎么也没法把她跟他记忆里那个在他家里整日做家务带孩子干农活的农村妇女联系在一起。
他这些年的生活过得并不好。他的下半身彻底的废了,瘫痪了。这是在封连国出院后的第二年生的事情,他是在去教书的路上喝多了摔下山崖造成的。
瘫痪了的他也教不成书了,他没了工作也下不了地,整日整日的躺在床上等着封老婆子伺候他。
封连国没有良心,对他不管不问。
他跟张会珍生出来的那两个儿子也是白眼狼,枉他年轻时对他们那么好他瘫痪动不了了,那两个孩子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初中都没读完跑出去打工了,这么多年了也不回来一趟。
封老婆子为了他,愣是硬挺着活到了八十多,到死都没能放下他。封老婆子的死唤醒了封连城,他不再郁郁寡欢,脚动不了,他就练起了手上的活,靠着编框做木工养活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