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60章 马谡谈江东 张谦过庐江(第2页)

他在想,或许马谡历史上会栽那么一个大跟头,是因为马良的原因,导致马谡起点太高,所以只考虑大局,不考虑细节。

这种人,其实不少,比如王莽,他的许多政策堪比后世政治教科书,可惜,终是敌不过盘根错节的现实。

张谦其实也有这毛病,他没有家族,也没有故旧,穿越的极短时间也容不得他从基层做起。他很多事情也都是只顾大局。

不过张谦与马谡的区别是,他能够团结人,而且全新的造物,新的经营方式,能为诸人带来利益,让人们信服他,为他办事。

而马谡,连王平也搞不定。

如果马谡能说服王平和他齐心,就算方法不对,也不至于败得那么凄惨。

张谦其实很想把马谡放到县令的位置上锻炼一下,不过想到马谡急功近利的性格,大抵是不会满足的。

想到有马良这个能人在,诸葛亮也不至于非要依靠马谡不可,马谡就留在自己身边吧。

就充当一下外置大脑就行了。

马谡见张谦这般考较自己,也是脑海翻波,充分的思考。

许久之后,马谡才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要解决此事,关键还在一个利字。”

“哦,怎么说?”

张谦来了兴趣。

“世人重乡土,轻别离,若得安居乐业,又岂会远跨重洋求生?想那周瑜,也不过是中原争霸无望,又有施展宏图之心,才不得已远渡重洋,求一线生机。但对于现在的江东百姓,他们并没有周瑜这般的野心,也没有周瑜这般的能力。

出海的原因无非有二,一个是在家乡活不下去;另一个则是垂涎海外商品的巨大利益。

只要朝廷日益强大,耕者有其田,民间无恶霸酷吏,地方自然没有活不下去的百姓。

至于第二条,海外的物品多了,利润自然就下去了,至于如先生得到的‘棉花’之类可耕种物品,我大汉土地广阔,高原低谷皆备,他日定可自给自足。

我明白了,先生之所以不急着赶往江东,就是在等时间,等他们意识到这点。”

张谦哈哈一笑,“幼常,你说的很对。不过你应该知道,有很多东西,利润是可以人为提高起来的。”

就比如食盐,如果朝廷敞开制盐,地方上也不限制买卖,食盐的价格可以大大降低。

但是汉末的盐就好像未来的烟一样,它是税,山里人的税是很难收上来的,但是盐是必需品,他们必须得吃。

“先生的意思是,当一部分人把控住出海的通道,就会形成类似北方马匪一般的群体,然后坐地分赃,抬高物价?”

“这是必然的事情。”

从古到今,就没有一直生活在海上的海盗,岸上必然有他们补给点。

还有明清时的海禁,真的是为了防止倭寇吗?

恐怕不全是。

有能力,有远见的君王,希望民间禁航,把远洋的利益紧紧绑在朝廷,甚至是内库中;

而东南的世家显然也看到了其中的利益,他们忽悠继位之君远洋误国误民,然后通过走私,把巨大的利益留在自己手中。

张谦和马谡谈论的时候,前面的卫队长赶来问道。

“国公,前方有两条路,一条经过庐江,一条穿过九江,请问我们走哪一条?”

“从庐江过!”

张谦毫不犹豫的答道。

“喏!”

卫队长一声令下,大军缓缓改变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