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节(第2页)
国子监的学生毕竟年轻,或许也是受人煽动?,谢家并未追究,也并未宣扬此事,谢家的官员接连告假了,倒也是一种自保的良策。
华瑶思考了一小会儿,谢家的这些事,都是小事,无关?紧要,等到她?上位的那一天,自然会有无数文官为谢家翻案。
华瑶还?想严查从?京城通往沧州、幽州的关?口,然而,沧州、幽州的官员不一定会听?从?她?的命令,她?要先把储君的位置坐稳了。
既然方谨已经?消失,若缘和琼英不成气候,安隐又是个傻子,除了她?高阳华瑶,无人能登上至尊之位。
华瑶转过脚步,走向了仁寿宫。
*
亥时三刻,太后?仍未就?寝。
太后?的手里捏着一串小叶紫檀佛珠。她?坐在偏殿的一张蒲团上,她?的面前是一尊白玉雕成的佛像,她?抬头,又垂首,香雾缭绕之间,她?的神色始终舒展着,仿佛没有一丝一毫的烦心事。
仁寿宫的总管太监王全?顺正站在偏殿的门外。他站得?直挺挺的,心跳却是乱扑扑的,今夜,方谨和华瑶先后?逼宫,方谨失踪了,华瑶的军队留守皇城,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大事。
王全?顺侧过头,眼角余光瞥见了纪长蘅,纪长蘅一言不发,王全?顺道:“纪姑姑?”
纪长蘅道:“慎言。”
王全?顺道:“是,是。”
他们二人还?在当差,侍卫又来报信了,说是华瑶正往仁寿宫的方向走着,没人敢把华瑶拦下来。
王全?顺道:“纪姑姑,您去给太后?传信吧?”
纪长蘅并未推辞,她?转过身,敲响木门,禀报道:“启禀太后?娘娘……”
纪长蘅这一句话还?没说完,太后?回答道:“哀家知道了,事已至此,四公主便是大梁朝的储君,你们都是仁寿宫的奴才,你们都要记住,维护储君的体面,也是你们的本分,纪长蘅,你给哀家拟旨,传召公主入宫觐见……”
第216章奏曲急尽快举行登基大典
大雨滂沱,雷光闪烁。
华瑶缓步走向仁寿宫的正殿。
正殿的门楼上悬着一块金漆牌匾,刻写着“永立千秋”
四个字,正殿又?名?“千秋殿”
,太?后通常会在千秋殿接见皇帝和皇后。
华瑶从小在皇城长大,从未踏入千秋殿的正门。
如今,华瑶距离皇位仅有一步之遥,她也会成为?千秋殿的常客。她跨过门槛,抬头一看,此处果然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她见惯了价值连城的珍宝,倒也不觉得稀奇。
华瑶步入千秋殿的厅堂,看见紫檀屏风上雕镂着万里江山图。她心念一动,目光长久地停在屏风上,千秋霸业,万里江山,正是她此生坚守的志向。
华瑶深吸一口气,又?听见了轻缓的脚步声?。
华瑶淡淡地笑了笑,恭恭敬敬道:“儿臣参见皇祖母,恭请皇祖母圣安。”
太?后从侧门走出?来?,纪长蘅跟在她的身后。她已是年过七旬的老人,行走时,竟然丝毫不显老态。她举止雍容,神色端正,手上还拿着一串迦南木珠,每一颗木珠上都刻着篆体字,坠饰的翡翠牌上又?有“同舟共济”
四个字。
华瑶心里暗想,时局如此艰难,太?后会不会与华瑶同舟共济呢?
太?后道:“别站着了,坐下来?吧,好孩子,坐到哀家身旁来?。”
华瑶道:“儿臣遵命。”
太?后坐在一张软榻上,纪长蘅为?太?后倒了一杯茶。太?后端着茶杯,吩咐道:“好了,不必伺候了,你退下吧。”
纪长蘅离开之后,这一座千秋殿里,仅剩华瑶与太?后二人。
华瑶也坐到了软榻上。她与太?后的距离约有一尺,太?后不会武功,而她是化?境高手,她们?二人的差距如此悬殊,太?后竟是毫不在意似的。
太?后淡然道:“哀家已经拟定懿旨,传召六部九卿的高官入宫觐见,哀家与众臣商议过后,便可以将立你为?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