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1页)
“这是舍不得戈尔、恩和了?”
保护机构的工作人员笑着问道,语气有几分开玩笑的意味。
领队:“舍是肯定有点儿舍不得的,这两毛孩子几乎就是咱看着长大的,山里确实自由,但也危险多啊……要是以后还能有缘分,我还挺希望戈尔、恩和能住得离咱们保护机构近一点,或者知道有事情了来咱们这儿求助。”
整个贺兰山那么大,几天几夜都走不完,戈尔、恩和年轻的时候还好,有体力、能狩猎,可再过八九年时间,等野生动物的年纪上来了,这两又都是独行的生活模式,没有群体照顾,不让人担忧都难啊!
到时候即便他们还生活在红外相机的拍摄范围内,可一旦生意外,等工作人员们现,再商量这是否是他们可以提供帮助的情况后,这些浪费在过程上的时间,太多了。
偶尔,这群过分热爱自然、热爱野生动物的工作者,也会为人类与自然相处的规则、规定而感到无奈与苦恼——
他们不能进行干涉,便总有种只能干看着的无力感。
但如果是这群毛孩子自己撞过来……某些事情则会变得顺理成章很多。
领队摇了摇头,摸着凉毛的后颈,把视线从空无一物的草甸上收回,心道:怎么可能呢?是他想得太理所当然了。
中间的小插曲并没有打乱工作人员们的回程计划,如果不是因为携带的干粮以及拍摄设备电量不够充足,其实他们是还想继续停留几天的。
但到底记挂着野生动物与人类之间应该保持距离,再加上物资告罄,便只能顺势而为,选择回去。
不过这一次,至少等回去后,他们还能通过红外相机传导的数据来观测戈尔、恩和的日常!
不枉此行!简直太不枉了!
只在中途停顿了三五分钟,几个工作人员继续往出山口的方向走,可他们却不知道,循着味儿追来的两个毛茸茸,此刻与他们的距离甚至不到两公里。
对于戈尔的嗅觉,顾祈安向来是相信的,虽然他不确定狼哥是不是真的懂了他的意思,但对黑狼“跟我来”
的指令,顾祈安决定赌一把。
说不定他狼哥就是能1oo%get到他的意思!
于是,在顾祈安跟着黑狼跑了好长一段距离后,原本被稀释的、被混杂的人类气味逐渐浓郁起来,哪怕是小雪豹这个半吊子嗅觉,也能在温暖的空气中察觉到气味的真正来源。
是豹和狼哥的养老保险!!!
快冲!狠狠跟上去!!!
因为又一次得到了确定的气味信息,原本像是灰蒙蒙小蘑菇的小雪豹有精神了,他偏头蹭了蹭黑狼的脑袋,晃悠着尾巴,终于没有先前那么急躁了。
嘿嘿,就是跟上去看看,提前认认路,等十年八年以后再去做做客,毕竟豹豹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小雪豹:坏心思?根本不存在的!只是想随机碰瓷一个养老保险而已!
两个毛茸茸与人类工作者之间的距离在无限拉近,比起野生动物敏锐的感官,得到进化的人类在听觉、嗅觉上则弱了很多。
当黑狼和小雪豹与保护机构工作人员间的距离减少到一公里,甚至隔着平坦的草甸,足以窥见前方错落的影子时,那种生怕错过的心情才彻底从顾祈安的心里落下。
已经能见着人类的身影后,这次小雪豹不着急了,他和戈尔同样放缓了步子,就像是郊游似的,慢吞吞跟在后方。
这一次出行时间的长短,顾祈安早有猜测——
保护机构多数是在靠近野外环境的位置,而工作人员们进山作业的时间线也不可能拉得太长,一方面是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就是物资问题。
通常情况下,专业的动物摄影组可能会在野外环境下长时间停留一个月到大半年的时间进行纪录片的拍摄,但保护机构的工作人员则不会如此。
他们每年平均可能有三个月的时间活动在野外对数据进行收集,剩下的日子则是分析、处理数据,野外最长的作业时间基本不过两周[注]。
再加上为了便于处理生在山里的各种意外,大多数情况下,保护机构都随保护区的位置而定,甚至有些野外保护区的山脚下,就是靠山而建的保护机构,说不定偶尔还能隔着建筑栅栏,看到在后方山上活动的野生动物。
因此,顾祈安合理推断,保护机构——或者说是工作人员们进山的位置,可能距离他们的领地并不算太远。
他甚至暗戳戳希望越近越好,这样等他和狼哥老了,路途短点,还方便他们自己把自己送上门。
小雪豹:哈喽,送货上门的毛茸茸记得签收一哈~
而事实也如顾祈安猜测那样,虽然从保护机构出来,一路到进山口需要乘坐越野车,但其主要用途是缩短从保护机构到山下的时间。
俗话说“望山跑死马”
,从保护机构往远看可以看到山,从进山口也足够看到保护机构的所在位置,两个地方看起来就好像在彼此的附近,可实际上等真地开始走了,怕是一天都走不到!
工作人员回程路上的时间比起进山的时候快很多。
这些路已经是他们走过一遍的了,脑子里多多少少有记忆,再加背包里的红外相机被安置在了适合的位置,各种干粮、水也消耗了大半,当负重变轻后,人赶路的度自然也就上来了。
于是,从刚刚日出的时间开始,几个工作人员几乎没怎么停,一口气走到了太阳挂在正上方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