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无人机(第1页)
但总算他离开前还是拜访了诸葛亮,并顺路向丞相汇报了新粮的产量,诸葛亮听后微微颔首,似乎对这结果早有预料,就这么将早已准备好的手书递给霍弋:
“此次返回成都莫要急躁,请陛下安稳朝中诸人,我已派人请子龙将军坐镇陇右,绍先你可先传讯与陛下,待我安排好后续事宜便赶回成都。”
霍弋心中一凛,不过为了保险,他还是问了一句:“敢问丞相,是大军回朝还是——“
“曹魏依然虎视眈眈,将士们暂时还不宜回川,不过已有线报称魏军已放弃自子午谷攻打汉中的计划,,正在赶回洛阳。”
诸葛亮摇了摇扇子,尽管已经接近九月,不过天气还是有点燥热。
不过这就更令霍弋感到疑惑了,毕竟,洛阳距离此地遥远,先不提丞相能不能把探子派的那么远,就算真派了过去,也难以实时传递情报。似乎看出了霍弋的疑惑,丞相朝他招了招手,将其引入另一间帐篷。
然后霍弋就目瞪口呆看到张苞正坐在几个亮晶晶的金属盒子中间,后者看到霍弋还打了声招呼:“噢,绍先,你也来了啊?”
丞相对张苞叮嘱了几句后,他便操纵着一根摇杆,又按动了什么地方,随后那金属盒子的中央便亮起一块光屏,张苞又操作了几下后便有影像出现,似乎从高空俯视下方,影像中无论是山川还是植物都小的很,让霍弋想起自己从山上俯视山下的场景。
他就这么走过去看了看,随后指着屏幕说道:“这是何物?”
“陈郎君说这个叫无人机操作台。”
张苞回答,“无人机据说可以飞一千两百里,还能将沿途的影像拍摄回来给我们看。”
“陈郎君又是谁?”
“就是送无人机来的人——哦,就是先帝显灵派来的后世子孙,这是他们造出来的,不过用起来还挺难的,还要耗电,要用晒太阳的方式充电——”
霍弋感觉张苞说的每一个字他都懂,但是连起来就不懂是什么意思了——于是张苞又解释他不在的这几天,先帝又显灵了,让陈郎君送来了一套能在天上飞的机关,就跟过去传闻中鲁班造的飞上天三天不落地的木鹊一样,甚至还能传送来影像,陈郎君用这套机关帮丞相去搜索想要偷袭汉中的魏军,并成功在子午谷发现了对方撤退的踪迹,这也是为什么丞相敢请赵老将军离开汉中前来陇右。
可惜陈郎君当时说什么“仅此一次不可复制”
,张苞不太懂为什么,也就没跟霍弋提。不过这段说明对于霍弋而言已经太过超出常识,所以他用迷茫的眼神看了看张苞又看了看丞相,后者轻摇羽扇,最后露出无奈的神情:“绍先无需多想,你只需知道是先帝显灵给我们送来了千里眼即可。”
而造成这一切的陈轩此时刚回到家中——为了教张苞等人使用无人机,他先是跟另外三人废了半天口水论证了“在古代用无人机实现战场全方位监控,可以实现降维打击的效果”
这个理论,随后又跟蛋疼星人磨了半天嘴皮子要求用三天的时间教三国时候的人们如何操作无人机。后者觉得这种做法其实还是蛮有挑战性的,便顺嘴答应了他。
然后陈轩就带着掏空了援助团队一半家底的无人机和配套设备(包含太阳能发电设备和手摇式发电机)返回了三国——最早他觉得这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无非是教人按按操纵杆,记住怎么操作就行,但很快他就发现他太过天真了。
陈轩刚到达的时候,无论是丞相还是军中的其他人在听完对无人机的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但同时也展现出了不小的困惑。其精通六窍的表现跟他第一次接触歼星舰如出一辙。
虽然杨仪等人兴致勃勃向他请教无人机的原理,不过在讲述了几小时无人机的飞行方式、控制原理以及如何通过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后,陈轩意识到自己走了弯路——丞相这边的人们并不需要完全了解无人机,他只需要有人学会操作无人机起飞、飞行和降落就好了,剩下的就是让摄像头把影像传递回来。
他用最简洁的语言和大量的手势来描述,最后干脆上了实操——这种无人机的航程理论上可以达到600公里,这种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已经算得上民用无人机里的佼佼者了,而且起飞完全不需要跑道,就算是这样,三天当中展露出一定学习能力的也只有张苞一人,其它学员全军覆没。
这也让陈轩叹了一口气——真是人不可貌相啊,看起来跟莽夫一个样的张苞居然是个有耐心且心细又记忆力和模仿力都很强的人,不知道是不是遗传自他母亲。
反正他爹在各种俗语里面不是啥聪明人形象。
然后张苞提问这台无人机能不能飞到长安或者洛阳,若是能做到这点,那么魏军的动向在汉军这边就一目了然,任何魏军悄悄集结的做法都会被汉军第一时间熟知并采取正确的防御措施。
俗称开全图。
不过这台无人机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真飞600公里那么远——由于没有卫星或者地面中继站,这样的距离足以让无人机失去遥控信号,在现代社会中理所应当的事情到了三国时代也会变成缺乏配套体系而遥不可及的目标,陈轩一边惭愧自己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一边向蛋疼星人求助,后者笑话了几句后告诉他自己爱莫能助,毕竟他也不能凭空给诸葛亮变出一套卫星通信和数字信号处理系统,不过他倒是可以附赠一个消息让陈轩交差。
那就是走子午谷的曹真已经返程的消息,这意味着汉中已经安全了——为了增加自己的说服力,蛋疼星人还上传了一段影像数据到无人机操作终端上,正是魏军抬着曹真向北行进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