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第1页)
第674章
“弄这多菜?”
杜大爷显然也被这个数字惊到了。
在这大院里,能整出八个菜来过年的,也就雷大爷家了,杜大爷一直保持六个菜的传统,已算得上院内条件好的了。
杜大妈肯定地点点头:“没错,我仔细数了,至少十个。”
杜绍辉吃着菜,笑着插嘴:“妈,你操那份闲心干啥!你忘了,那些野味、豆腐什么的,都是王小北自个儿捯饬出来的。人家有这手艺,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呗。”
杜大妈撇撇嘴:“我就是随口一说,又没说他们不好。”
杜绍辉和媳妇交换了个眼神,默契地笑而不语。
人多的地方就有是非,这年头家里边,无非就是比谁家孩子有出息,比谁家日子过得好,说来说去就这么回事。
不止杜大爷,整个大院都弥漫着对各家过年的讨论,王小北家自然成了焦点之一。
当然,话题并非全围绕他们,还有别的人。。。。。。
张美英边吃饭边打量着王小东,忍不住念叨起来:“老大,你也该考虑成家立业了,什么时候给妈添个大胖孙子啊?”
王小东被母亲这么一说,脸上泛起一抹不好意思。
王小北见状,忙打圆场:“妈,大哥过了年才十七,就算当初报户口时提早了两年,户口本上也才十九,你就甭操这心了。”
“城里不像乡下,不到法定年龄哪能结婚呢。”
当年统计户籍时,由于管理较为混乱,为了能让王小东尽早赚工分,家里特意将他的年龄虚报大了两岁。
这种现象在农村极为普遍。。。。。。
“哎呀,也就剩一年喽!”
张美英的话音刚落,王小北便笑眯眯的搭腔:“你看你,要真抱上孙子,那你的班儿还上不上呢?”
话说这年月,工业尚不发达,工作岗位实属稀缺,城里多半就是单职工家庭。
双职工虽然也有,但也绝非寻常百姓家轻易能实现。
张美英听到这话,心头一阵纠葛。
片刻,她低声嘟囔:“总归比不上你大哥成家立业要紧。”
王小北轻轻颔首,对此并没有多说。
家中没人照看孩子确是个棘手问题,未来母亲或大嫂势必要有一人不能工作。
然而,他一点都不担心。
毕竟,凭他的能力,养活一家人都是易如反掌的。
“来来来,发压岁钱啰!”
王家和拿着钱,满脸堆笑地招呼着。
此言一出,满屋人顿时目光灼灼,满怀期待。
小西按捺不住好奇心,忙问:“爸,给多少呀?可别又是往年那一分钱呐!”
家境再艰难,王家和每年除夕也会给每人分发一分钱压岁钱,这个传统雷打不动。
一分虽少,却也可以在代销点买上几颗糖果。
“每人2毛!你大哥已经工作挣钱了,就不给了啊!”
王家和大气的说,拿着两毛钱递到王梅手中。
王梅欢欢喜喜的收下,小西小菊也是美滋滋的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