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女主她爹是个万人迷+番外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7章(第1页)

云贵妃还是觉得可惜不已,不禁自言自语道:“真是可惜了,都用了好几日了,只需用上半年……可惜啊。”

锦绣面无表情地听着,犹豫片刻后,还是走上前低声劝道:“娘娘,那药是韩妃送的,奴婢总觉得韩妃不怀好意,虽说韩妃待在冷宫里,可安王还在宫外呢,说不定这母子二人心里想些什么呢,娘娘行事还是小心些吧。”

云贵妃不以为然,朱唇微翘,眼中隐隐疯狂,“本宫当然知道韩妃不是好惹的,在宫里这么多年,独独她让人看不透,不过也不重要了,就算她是利用本宫为她儿子铺路,本宫也认了。”

锦绣听得欲言又止,可云贵妃脸色说变就变,她笑意晏晏地问道:“你说‘他’会不会将我说出来?”

这个‘他’是谁,锦绣心知肚明,可她只能低声道:“奴婢不知。”

云贵妃用手指支着额头,笑吟吟道:“本宫告诉你,她不会的。”

“她对女人总是很心软,只要我不伤害她身边的人,不做危害社稷的妖妃,她便不会杀我,顶多让我吃吃亏,以牙还牙,教训教训我。”

不得不说,最了解你的,不是你的敌人,便是暗恋你的人。

姜静行的确不喜云贵妃,却也怜悯她,只要不触及她的底线,她便不会动杀心,只可惜燕王了,替自己亲娘承接了姜静行大半的怒火,眼下还被禁足呢。

傍晚下值归来时已是戌时一刻,今日都督府公务繁多,姜静行不得不将剩余的文书带回家处理,待用完晚膳,便一头扎进了书房。

期间姜璇来过一回,见她实在是忙的不行,只好放下一碗参汤便走了。

姜静行也没在意,直到月朗星稀,批阅完桌上最后一份文书,她觉得有些口渴去端茶盏,才发觉竟然亥时过半了,参汤早就凉透了。

她喝了一口,味道不错,干脆将整盏一饮而尽。

此时靖国公府早落了灯,窗外漆黑一片,只余主院书房亮着。

主院侍候的下人熟知她的习惯,知道她若是在书房待过亥时,便会在书房留宿,因而早早在里屋备好了热水和新衣。

姜静行揉着酸胀的脖颈,慢腾腾向里屋走去。

入夜后的靖国公府极为幽静,路过小厅时,门外闪过一道人影,明月破云而出,照亮来者衣裙。

姜静行望着走过来的人,神色幽幽,慢慢放下抬着的手臂,负手立在厅中。

来人走进屋里,跪下磕了个头。

姜静行今夜是真的累,累的她险些忘了还有绿阁这桩事。她挑了把离自己最近的一把椅子坐下,开门见山道:“想通了?”

绿阁神色端凝,慢慢点头。

她早已不是世家贵女,为奴为婢多年,能活全靠那股心气撑着,可这么多年过去,也散了大半,若日后能堂堂正正地好好活着,她自然愿意。

可望着姜静行那张也曾温情脉脉的面容,她还是奢望,“大人昨夜说的话可还算数?”

姜静行毫不留恋,颔首道:“自然。其实你今夜不来找我,看在你父亲的情分上,我也打算送你走。”

绿阁心中戚戚,仰头苦笑道:“大人饶我一条命,我感恩戴德,可大人昨日问的事,我不是不想说,而是不知如何说。”

姜静行疑惑这话的意思,“你说说看。”

绿阁艰难开口道:“大人既已查到我的身世,应知我父亲姓韩,原是前朝户部侍郎,后来因上谏被贬为白身,便随伯父投效了当今陛下。”

姜静行颔首,目光平和沉静。

少年人的热情难以招架

被她如此看着,绿阁心里的惶恐去了不少,也有了继续往下说的勇气。

“当今陛下登基后,父亲他不愿再投身官场,便带着母亲回了老家,我是家中幼女,父亲对我极为疼爱,因外祖家是武将世家,母亲也弓马娴熟,几位哥哥不愿学文,便随着母亲学武,那时父亲见了,每每都要气急,便常常坐在廊下数落哥哥们,然后教我读书识字。”

说起幼年平安喜乐的日子,绿阁不禁低头弯弯嘴角,却看得人格外心酸。

那些日子如镜中花,水中月,一碰便散了。

她继续道:“七年前,陛下登基不过一月,当时是家中伯父主持族中事务,我们一家子远在幽州老家,一日官差突然闯进家里,说伯父贪污受贿入狱,被判牵连三族,男丁流放,女眷为奴,那年我十岁,父亲早已不是官身,我不得充入宫禁为奴,只能任人买卖,便是那时被人买了回去。”

说起自己的经历,绿阁平静地像是在说别人,“买走我的是一蒙面女子,那时我虽小,却知道那女子就是奔着我来的,之后便被她带走,和许多落难的官宦女子养在一方小院里。”

姜静行脸色微沉,“为何独独买走你,只因你是官宦之后吗?”

绿阁终于红了眼,她语不成句地低泣道:“自那之后,我只见过那蒙面女子一次,可一次,我便认出,那女子与我母亲眉眼间很是相似,虽从未见过,但应是母亲娘家的姐妹。”

绿阁说的泣不成声,却让姜静行迟迟不得展眉。

她有一种预感,这一年来京中发生的事,马上就要有个突破口了。

她不禁追问道:“倘若真是你哪位姨母,你为何不认得?”

绿阁颤着嘴唇,反问一句,“大人可知,父亲他为何要带着妻儿远离上京城?”

姜静行摇头表示不知,绿阁虚弱地笑了笑,为她解释道:“我母亲姓张,与前朝废后同出一族,当年张家军被末帝忌惮,遭人诬陷流放,就连张皇后也被冠上善妒之名,被迫迁居冷宫多年,我外祖家虽也姓张,但早早分家出去,万幸并未因此受到牵连,可母亲幼年时在上京城长大,父亲怕母亲被人认出来,才带着母亲远走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