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83章 开元寺一叙(第2页)

陈乔开诚布公,将李煜的计划和盘托出,一言蔽之,留在吴越策应南唐的行动。

觉悟这才彻底明白,李煜那诗的意思——

月夜钟声远,秉烛谈诗忙。痴僧觐天子,只为觅清光。

这四句很简单,说的是觉悟偶得佳句,在深夜敲响寺中大钟、以示庆祝,结果搞得金陵城中一片骚动,差点惹出大乱子。皇甫晖想要弄死觉悟,结果李煜(原主)出面,不仅免了罪,两人还深夜谈诗。

渡江行万里,红尘多渺茫。

这两句,是对觉悟功劳的肯定,渡过长江、北上汴梁,策应了陈乔的行动,搞乱了赵匡胤“黄袍加身”

的历史事件,为南唐赢得了喘息的机会。没有这次行动,也就不会生荆南、武平、岭南等诸多战役。

关键是最后两句:“归来去芒杖,便入澄心堂!”

等到你觉悟回来之后,就不必再穿着芒鞋、手持戒杖,意思是,不用再做和尚了?那做什么呢,便入澄心堂!澄心堂是南唐皇权的标志之一,能够进入澄心堂的不一定是高官贵族,但一定是李煜心腹!

简单地说,李煜许诺给觉悟,等你完成在吴越的任务之后,回来就不再做僧人了,直接做官,还是朕信任的臣子。

【《十国春秋》记载,觉悟(陈金秋)后来还俗,成为李煜的近臣。】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觉悟也没办法。

“陈侍郎,归根结底,在下不过是一介僧人,这军国大事儿,一窍不通、一头雾水啊。”

“大师,陛下惩治不法僧侣的事情,你已知道了吧?”

“这个自然,整个吴越都为之震动。”

“陛下本意,是为了清除佛门败类,也有不少江南名僧,不辨真伪,逃离大唐,如今流落四处……”

觉悟顺着这句话一捋,试探地问道:“莫非,陈侍郎是想让在下出面,将南唐僧人都收拢起来?”

“正是如此。”

觉悟一听,把自己的秃脑门摇晃的跟走马灯一样:“不妥,不妥!这些人当中,不少都对陛下心怀怨恨,聚到一起能有什么好是?唯恐对陛下的名声不好。”

陈乔乐了,说道:“就是要这个效果!陛下也交代了,大师在人前不必顾忌,只管开骂就好。”

“陛下想要我这颗秃头,尽管拿去,何必如此戏耍于我?”

“大师,又误会了,若非如此,吴越钱氏岂能受你的影响,又如何在江南众多僧人中抬高声望?”

陈乔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觉悟现在成为吴越佛界的“顶流红人”

,但毕竟根基太浅,难免会昙花一现。

想要持续“上热搜”

,就得不断造声势,笼络流亡在吴越的僧人也好,对李煜出言不逊也好,本质上都是投其所好,引起吴越钱氏的注意。

只有接触到高层,才能有机会影响到高层,这是现实逻辑。

觉悟颓然一笑,说道:“好吧,还有什么交代?”

“陛下的计划,无非两个,一是消耗,二是撺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