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应珍拜活佛学术(第1页)
话说济公活佛协助刘玠惩罚了合欢楼里的人贩子,那些人贩子集团也被官府的人一网打尽。
灵隐寺有神僧之名传到了白鹤观的住持观事的道士席应珍耳中。
此人元大德五年(1301年)出生,现今三十有九。
席应珍是宋尚书司封郎中席汝言之裔孙,张应玄之弟子。修持净明道,号通玄明素弘道法师。元至顺二年(1331年)主持常熟李塘佑圣道院。至元三年(1337年)扩建白鹤观,后主持观事。
席应珍旁通阴阳术数、兵略、占候诸学。书善小楷,通经史,工诗文。听说灵隐寺的道吉(济公活佛)有大本领,想着能拜访拜访他,看看能不能得到济公活佛的指点而学到一些知识,得到高人的指点。
席应珍道士来到了灵隐寺大门,对在寺院的一名僧人说道:“无量天尊,贫道对灵隐寺的道吉师父的学问和人品非常敬佩,特来此处拜访道吉师父。有劳小师傅前去告知道吉师父。”
那个年轻的僧人说道:“那道长先到休息室歇息歇息一会。”
席应珍道士于是跟着那个年轻的僧人来到寺院休息的客厅里,席应珍坐在那处等候。
济公活佛此时正在灵隐寺的僧舍里盘着腿坐着,调呼吸。僧人道明敲了敲济公活佛的禅房的门,说有个道士特意来拜访他。
济公和尚闻言,于是跟着道明来到灵隐寺的客厅。
席应珍一见济公活佛过来,连忙合掌说道:“道吉师父精通佛理,德高望重,济世救人,贫道耳闻目睹,非常敬佩仰慕呀。”
济公活佛闻此言,摆了摆手,笑了笑,说道:“道长过誉了,和尚我也不过是依法理行事而已,还差劲得很。”
席应珍说道:“大师何必如此过谦呢?贫道几日来听闻师父济世救人救苦救难之举,甚为佩服。听闻大师学问渊博,术法易经更是精通,贫道想来师父之处和大师学习,以此也好观察自己有没有走错误的路途。”
济公活佛闻言,说道:“非也,正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道长应该致力于本门的振兴,而不要外求,正所谓佛道儒本是一家,都是可以共存的。将来佛道之间也可以互相有个照应,大家也可以互相参考学习,取长补短,汝意如何?”
席应珍道士听闻灵隐寺的道吉和尚—济公活佛所言,不由得叹道:“哎呀,道吉大师所言真是如菩提灌顶呀,令贫道茅塞顿开呀。佛道共存,相处一家。非常人所能为也。贫道这就不打扰师父了,回去把大师的仁心仁术告诉诸位弟子,好让大家弟子欢喜欢喜。”
济公活佛知道席应珍心之所念,是欲求学得更高的术数。
于是济公活佛说道:“你不辞辛苦来灵隐寺,不如我二人出去游览风景,各自互相谈论谈论,彼此交流学习一下。”
席应珍道长闻言,连忙道了个万福,说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贫道心里也刚好有些疑惑想和师父交谈,只是怕打扰了师父。”
于是济公和尚就和席应珍道长走出了灵隐寺,二人来到了西湖边的一棵大柳树下的一块卧石上坐着说话。
济公活佛点明席应珍道长心中的想法,说道:“道长爱好广泛,虽为道士,对儒家、道教、佛家之学皆有涉及,甚至相术八卦易经也所有学,只是不得要领之法。听闻和尚之名,特意想来我处取经学习?”
席应珍道长听闻灵隐寺的道吉和尚济公大活佛所言,既然点明了自己心里的隐藏的想法,感到很惊讶以及欢喜,于是说道:“听百姓所言,道吉师父果然有神机妙算之能呀。席应珍自当尊您为师父才是。如今世道混乱,元朝朝廷又不顾百姓人民,贫道之所以想学通易经术数,也是为了将来能做保身之用,或是能安百姓为用。”
济公活佛说道:“汝不必过分担心,元朝朝廷江山,气数将尽,连一百年的国运都没有。自元世祖忽必烈和元成宗铁穆耳接连去世之后,元朝朝廷内部已经腐败不堪。当今的皇帝也是元朝最后一个皇帝了,未来的天子早已经出生多时。你自当坚强自强就是。汝有高寿,虽然为道士,将来你门下之徒却是一个僧人。”
席应珍道长闻言,说道:“贫道也推算过蒙古元朝的江山不足百年,却没有道吉师父知道得如此详细。也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徒弟门人是什么人。自己又有哮喘之疾病困扰,更是无法安心学相术。”
说罢,席应珍道长长地呼吸了好几下,用手轻轻地摸了摸自己的胸口几下,然后又揉了揉自己的脑门太阳穴。
济公活佛从自己腰间别的葫芦里拿出来一颗药丸,对着席应珍道长说道:“这是我制作的药丸,养气安神之用,刚好对道长的哮喘病也是对症的。道长若相信和尚,可将其服下。”
席应珍道长闻言,说道:“贫道对师父之恩,感激不尽。无以为报呀。”
济公活佛说道:“无需多礼,你且服药。当下就能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席应珍道士自然知道济公活佛之能力和慈悲,于是用手接过济公活佛递过来的药丸,将药丸吃了下去。不消一会,应珍道长顿时感到身体轻松了不少,呼吸也顺畅了很多,胸口也没有了沉闷的感觉。
应珍道长说道:“想不到道吉师父还精通医道,要是能在师父身边研究学问,贫道真宁愿在师父身边当牛做马为奴也不会介意。”
济公和尚听应珍道长如此言语,连忙摆了摆手,说道:“道长言重了,道长言重了。佛道平等,各有所长,佛道之人也是报众生恩,国土恩。”
应珍道长问道:“道吉师父,说贫道将来的弟子是哪个人物。可否稍微透露,满贫道一时好奇之心?”
济公活佛说道:“说来也无妨,此人还尚年幼,年仅五岁而已。幼名天禧,早年出家为僧。你们一僧一道可协助以后的皇帝。”
席应珍道长又问道:“不知他姓名,如果知道他姓名,日后我也好倾传授知识呀。”
济公活佛见应珍道长对未来弟子有些执着之念,于是说道:“此人名叫姚广孝,是长洲人,家族世代行医。将在至正八年,年仅十四岁的姚广孝就会剃度出家当和尚,法名道衍。后来,姚广孝就会拜道士席应真为师,也就是道长你,当你的徒弟,学习阴阳术数。将来明朝的皇帝朱元璋会下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去应试,姚广孝则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明太祖召入京师,但却没被授为僧官,只获赐僧衣。”
应珍道长又问道:“将来改天换地的皇帝以后是什么命运?”
济公活佛说道“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还受到老和尚斥责。不久,当地闹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住持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年仅十七岁的朱元璋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朱元璋边走边乞讨,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于至正八年(1348年)回到皇觉寺。”
济公活佛说道:“道长明里向和尚我问道,却是来找和尚我透露这些天机。不过也无妨,此时明朝天子早已成长,人间天机已经形成。道长也不是嘴碎之辈。”
应珍道长闻言,道了个万福,说道:“贫道一定守口如瓶。多谢师父。”
说罢,二人便告别了。一个回去道观,一个回去灵隐寺。
喜欢济公传奇请大家收藏:(
http:www。xiakezw。com"
target="
_blank"
class="
linkcontent"
>www。xiakezw。com)济公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