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3章 宋夏屠城相互报复(第2页)
夏军沿着山谷拼命奔逃,突然前方一声炮响,一对宋军挡住去路。
“李大人,李讹哆,本府在此等候多时了,快快下马投降,念在曾投宋,饶你性命。”
种师道手中的宝剑指向李讹哆。
李讹哆连忙勒住战马,高声道:“我李讹哆是党项人,虽曾投宋,但心系大夏。今日我若为大夏战死,死而不悔。”
说完,李讹哆挥刀杀向种师道。种师道举剑迎战。二人战在一起。宋军杀向夏军。就在二人杀得难解难分之时,只听得李讹哆大叫一声,跌落马下。
原来,郭浩杀到,一枪刺中李讹哆肋下。宋军蜂拥而上,将李讹哆五花大绑。郭浩用枪尖指着李讹哆:“夏军冷箭射中我的肋下,我还你肋下一枪。”
种师道将李讹哆押进大牢,上报朝廷。宋徽宗和大臣们得报大喜。宋徽宗下诏:诛杀李讹哆。
宋政和六年、夏雍宁三年(公元1116年)七月,种师道将李讹哆押到刑场,开刀问斩。
李讹哆仰头望着长生天,高呼:“我李讹哆曾经投降宋朝,是我的耻辱。今天,我要为大夏献身,长生天有眼,给我重做大夏臣子的机会。长生天有眼,长生天有眼啊——”
刘法回军路过废弃的古骨龙城,见山峦重叠,丘陵起伏,河水纵横,地处宋夏边界,北可拒西凉府,东南可挡卓啰和南军司,地理位置及其重要,下令在废弃的城基上修筑新城。新城竣工后,童贯上报朝廷,宋徽宗赐名“震武城”
。
刘法屠城的消息震惊了宋夏朝廷和黎民百姓。古语云:杀降不祥。其祸之惨,其罪之甚!宋徽宗和大臣们默默无语,既无人恭贺,也无人言说。文人墨客也不再口诛笔伐西夏的倒行逆施,对此事保持沉默。就连记录宋朝史实的宋史,在涉及宋徽宗这一年的功绩时,这么重大的事件却只字不提。刘法也被世人不耻,大宋能征惯战的将军,宋史没有留下传记!
西夏君臣震怒,百姓义愤填膺。
李乾顺下令国内调集精兵八万,对察哥下旨:“朕命你率精兵八万,进攻靖夏城,以报仁多泉城之仇。”
察哥回奏:“禀皇上,此时天气寒冷,是征战的大忌。将士行军和休息都很辛苦,长途运输粮草十分艰难。臣建议,只带精骑万人,行动方便灵活,有益突袭。”
李乾顺想想道:“就依御弟,能战则战,不能战即回。此万人是我大夏的精英,就交给你了。”
察哥跪倒,奏道:“请皇上放心,弟定攻陷靖夏城,为死难的仁多泉城军民报仇,定保全大军回师。”
靖夏城原为西夏的席苇平之地,坐落在天都山东麓,自天都山地区被宋军攻占而陷落,宋修建此城。自宋绍圣、崇宁年间,宋朝攻占西夏大片疆土,特别是横山之南肥沃的土地尽被宋朝占领,西夏南境仅存五、六千里。失去土地的蕃、汉百姓被迫逃亡沙漠和山谷间。
宋政和六年、夏雍宁三年(公元1116年)十一月,察哥不顾北国天寒地冻,率领夏军中挑选的一万精骑出兴庆府,向南进军。大军沿葫芦河谷向东南前进,在韦州休整二日,在折姜会与赏移口之间的荒山中越过边界,避开宋境内的堡寨和村庄,向南疾驰。傍晚时分,夏军到达葫芦河东岸。察哥下令休息。将士们打尖喂马。
次日清晨,河畔微明。夏军起程,万匹战马踏过冰封的葫芦河。
沉重的苍穹,几块黑色的冻云在天幕上摇摇欲坠,整个天空仿佛要塌落。晦暗的天宇下,靖夏城像个醉汉卧倒在荒芜的山野间,在飕飕的西北风中艰难地苟延残喘。久无降雪,使得城外一派仓皇,稀疏的树木出飒飒声响,枯草落叶随风飘荡。四周灰蒙蒙,一片混沌。
城头上的宋军蜷缩着身子背风站立,几面宋军旗帜慌乱地飘动。城门紧闭,吊桥吊起。靖夏城时刻保持着临战状态。
东方尘埃荡起,战马嘶鸣,万匹精骑风驰电掣般卷土飞驰,须臾间,奔到靖夏城。
察哥高高地举起宝刀。部分将士将靖夏城包围,部分将士依然纵马飞奔,围着城池奔跑。战马的四蹄踏起尘土,在西北风的吹动下,黄尘飘动,弥漫四野。不大工夫,靖夏城已不见踪影。
城上的宋军大惊,没想到夏军突然出现,抖擞精神准备大战。尘埃中,看不见夏军的阵势,更看不见夏军的人影,只听得攻城的杀声震天响,慌得宋军挺枪举刀,却不见夏军爬上城墙,惊得宋军不知道在哪面城墙上抵御。从早到晚,杀声在四周不断地响起,宋军不敢怠慢,时刻警惕着。
夜幕降临,明亮的圆月高悬空中,清冷的月光照耀着尘埃笼罩的靖夏城。杀声依然,变换着方向响起。宋军将士眯着眼睛,盯着城下,准备迎战,心中却已懈怠。
清晨来临,山野从睡梦中醒来,靖夏城从烟尘中惊醒。北面的城墙外燃起大火,火舌吞噬着城墙。其它三面的城墙外,夏军搭上云梯开始攻城。宋军慌忙迎战,阻止夏军登城。一个时辰后,攻城守城之战更加激烈。宋军全部将士登上城头,力保城池不破。就在两军城头激战之时,夏军突然出现在城内,从背后杀上城头。宋军纷纷倒下,莫名其妙地死去,宋军顿时大乱,纷纷逃窜。
原来,察哥使用调虎离山和暗度陈仓二计,命夏军马踏尘埃,在尘埃的掩护下,佯作攻城,调动宋军在城上守卫,在北墙外点火驱散城上宋军,暗中挖掘地道入城,出奇制胜,靖夏城陷落。
“屠城,一个活口不留!”
察哥骑在马上咬牙切齿地呼喊:“用宋军的尸体告慰仁多泉城屈死的亡灵!不是我灭绝人性,实是宋朝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