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1章(第1页)
第1651章
“但这常州府可不是,大部分官员都是因为通倭案被三法司给拿了。”
“如此一来,你我倒是省了许多事儿,但就是。。。。。。”
后边的话,曹景参没说。
但陈于泰却也清楚,莫说是吴家的大本营江阴,就是整个常州府,都因为通倭案,致使大量官员下狱。
这样的结果,自己前去赴任就不用担心有人掣肘,但却也要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等人也要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大意。
还要去安抚常州本地的士绅、百姓们。
还要配合朝廷,在常州府推行新政。
这一桩桩一件件,对两个从未有过为官经验的两人来说,着实不轻松。
紫禁城、乾清宫。
朱由检等王在晋说完后,轻轻点头道:“既然都安排好了,朕也就放心了。”
王在晋有些为难道:“陛下,苏州府、常州府的知府,现在还没有合适的人选呢。”
朱由检看了他一眼,冷声道:“不只是苏州和常州,杭州府的知府牵涉银元造假案,已经被锦衣卫下狱,扬州府知府和徐弘基过从甚密,朕也不打算让其留任了。”
“啊?这。。。。。。”
王在晋听到这个消息,也是顿时色变。
朱由检没有理会他,而是自顾自道:“这四个府的知府,朕已经命京城吏部遴选官员,你就不用管了。”
虽是有些失望,但王在晋还是躬身道:“臣。。。。。。臣遵旨。”
。。。。。。
南直隶这边,随着各级官员陆续赴任,局势也逐渐的稳定下来。
而朱由检也终于接到了,京城内阁送过来的,关于革新盐政的奏本。
用了半个时辰,将奏本看完之后,朱由检抬起头,对方正化问道:“方正化,下旨命宋祖舜来留都。”
“臣遵旨。”
方正化出去后,朱由检也站起身,在偏殿内来回踱步。
一边走,朱由检一边认真思索。
按照内阁的建议,新的盐政,当依旧是朝廷专卖,这个倒是没有任何的问题。
但却要扩大盐商的规模,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同时放开地域限制,不再勒令盐商只能在朝廷划分的范围内售卖。
按照宋应星的意见,朝廷也应取消各地的盐道,盐兵,只在扬州设立一个盐业衙门,各地的商贾们,前一日交银子,第二天就发放盐引,提盐。
等出了扬州,朝廷就不管了,你想怎么卖酒怎么卖,让食盐的售卖就像是其他物品一样。
而朝廷要做的,就是严令禁止任何人贩卖私盐。
禁止任何宗藩和勋戚,插手盐政。
不得不说,宋应星说的很有道理。
朝廷只要控制住源头,禁止除盐业衙门外的任何衙门,以及个人制盐,形成事实上的垄断。
所有盐商就只能在盐业衙门购盐,然后分销各地。
这样一来,朝廷的盐课收入绝对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而且,既然温体仁以内阁的名义,给自己上了奏本,那就说这些建言,是经过朝廷百官共议的。
想了半晌,朱由检决定试试,但在此之前还有几个问题。
一个是革新制盐方法,大规模推行晒盐法,另一个就是废除灶户这个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