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恩仇录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壮士仗剑喋血江湖路红粉多情梦魂杨柳岸(第1页)

四月的扬州,正是莺飞草长的时节。

自古扬州繁华,甲于天下。“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四方行商巨贾,大多云集此地。更有许多富家子弟,游宦才子,驻足于此,这些人或出没于市井,或流连于青楼。有人挥金如土,有人挥毫万字。给这座江南古城凭添了许多奢华,几分优雅。而底层平民中,又隐藏了诸多江湖帮派,使这座城市在繁华中又有了几分动荡不安。

在扬州城东,住了一户人家,主人姓吴名天祥,现年三十六岁。娶妻于氏,贤良端庄,温柔貌美。这吴天祥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且又有一身好武功。平日里习书练剑,弈棋赏花,除了偶尔外出访友会或多或少地在外待一段时间外,平时也不太出门。且为人谦和有礼,对妻子温柔有加,夫妻二人极为恩爱。又因素有文名,便不时有一些读书人登门拜访,谈诗论赋。夫妇二人也总是热忱相待,从不怠慢。吴天祥三十岁上妻子方产下一子,取名吴锋,年方六岁。这孩子聪明伶俐,小小年纪便跟着父亲习文练武,学得有模有样,这当爹的见儿子爱学,也教得不亦乐乎。一家人和和美美,小日子过得平淡却有滋有味。

平静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三年过去了。

这年秋季的一天,一家人早晨起床以后,于氏在房中忙忙碌碌地料理家务,父子二

人见插不上手,吴天祥便拉了儿子去后园练功。到了后园,吴天祥自到凉亭上闭目打坐,吸取天地元气,调理内息。吴锋便在亭前空地上拉开架式,吐气开声,练习拳脚。这吴锋虽说年幼,却颇具天赋,几年来已将父亲所传一套“三十六式踏雪折梅手”

练得纯熟无比。虽因年幼无力,并无太大实战威力,但一招一式,已经颇有南派拳法小巧连绵之神髓。一趟拳法练完,吴锋稚气的小脸已经微红,额头见汗。

此时吴天祥收功站起,从袖中取出一条麻绳,在末端系了一个疙瘩递给儿子。微笑道:“奇儿,你不是总嚷着要跟爹学九节鞭吗?从今天开始,爹就把这一路八八六十四式连云鞭法教给你,好不好”

吴锋高兴得连连拍手:“好呀好呀!我早就想学了!可是您把这麻绳给我干什么?”

吴天祥负手笑道:“鞭乃兵中之龙,最是难练难精。可是只要你能把它练好了,那什么长枪大戟,斧钺钩叉,通通不在话下。只不过象这类软兵器初学时极易自伤,再说你年纪尚幼,那么重的钢鞭你怎么耍得动?就用这条绳子你呆会不怕疼就是。你先到前边找你娘把我的钢鞭拿来,爹今天先教你几个基本的式子。”

这孩子十分懂事,不再多嘴,蹦蹦跳跳向前院跑去。

光阴荏苒,说话间又是一年。吴锋已经十岁了。

这天吴锋正拿了一本《诗经

》坐于街门前咿呀吟诵,时不时望着街上的行人玩耍一会。将近正午时分,突听街上一阵马蹄声响,一人到门前翻身下马,走到门口望着吴锋拱手问道:“小兄弟,这里可是吴天祥吴先生府上吗?”

吴锋站起身脆生生应道:“我爹就是吴天祥,叔叔找我爹有事吗?”

来人慌忙躬身行礼:“原来是吴少爷,失礼莫怪!就麻烦小少爷进去通禀一声,就说河北方府家人方安奉家主之命前来求见先生,有要事相告。且有书信奉上。”

吴锋答应一声,忙向书房跑去。

不一会,就见吴天祥轻袍缓带,缓步走出。把来人让进门去。

进得客厅,来人跪倒便拜:“小子方安奉家主之命拜上先生,家主有言道:务请先生念当年义气,即赴河北,帮家主渡今日危难。家主尚有书信奉上,请先生一观。”

说罢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双手递给吴天祥。

吴天祥连忙将来人扶起,把书信接过,让其在客位坐下,吩咐站在一边的吴锋奉上清茶,这才在桌旁坐下,把书信轻轻拆开看了起来。信中言道:

天祥吾兄如面:

当日一别,忽忽数载,甚念!

想当年吾兄孤身北来,凭胸中经纶,手中长鞭,竟令沿途士子束手,豪士低头。当年风采如昨,未知吾兄今日尚有此豪气否?小弟不堪,却蒙吾兄青眼,折节下交。也曾携手同游,谈诗论剑;兄弟相得,意气相投。也

曾并骑江湖,访道名山,探幽古洞,诗酒风流;锄豪强,诛恶霸,仗剑行侠,扶弱济贫。只叹岁月易逝,当日风流年少,恍如昨日,无意揽镜时,方知已过中年。可悲可叹!

吾兄弟同游山东时,曾路过青州。当时柳家庄之事,吾兄可还记得?三月之前,弟于自家街门之上拔得飞刀一柄。薄如柳叶,见血封喉。正是当年柳轻候之物。小弟本亦狐疑,岂料昨日又收得一封书信,言道半年之后,必将造访。当日柳氏之羞,即是明日方‘吴之耻。小弟自忖若是柳家挟怨而来,必定筹划已久。且柳轻侯武功高超,智计无双,而小弟安逸已久,久疏刀兵,恐非敌手。况观其书中之意,若小弟败北,此人必赴扬州。与其被其分头击破,不如吾兄弟联手御敌。吾兄以为然否?若得吾兄仗义援手,或可免一时危难。

弟方逸飞再拜。

吴天祥看完书信,低头沉吟,良久不语。半晌方抬头对方安道:“方安,事已至此,不必多言,你即刻赶回河北,容我稍事安排随后便到。记得上复你家主人,就说柳轻侯此人极富心机,信中说半年后造访,只恐有诈。让他小心提防,万勿大意!家中老弱妇孺,不要轻易出门。再有各处助拳友人,于路善加珍重,防其中途截击,各个击破。事情紧急,你莫辞辛劳,即刻起行吧。”

说着吩咐于氏自后房取些银两交与

方安:“路上莫惜马力,马疲即换,尽早将我口信送到,迟恐生变。去吧!”

方安叩谢自去。

吴天祥回到房中,却见夫人于氏正搂着儿子坐在床边暗自垂泪。吴天祥心中疼惜,忙上前手抚其背,好言劝慰。小吴锋靠在母亲怀中,不停地替母亲擦泪。小小年纪,却也开口安慰母亲道:“娘亲不必伤心,爹爹只是出几天门而已,又不是不回来了。再说爹爹不在,还有奇儿呢。奇儿会照顾娘的。”

于氏一听,心中酸楚,眼泪越发止之不住。吴天祥也是心中凄然,不住地轻声陪话。

于氏流泪良久,心中酸楚稍减,起身对吴天祥道:“相公不必相劝,妾虽女流之辈,但相随相公多年,当年之事,也略知一二。既有前日之因,必有今日之果。只是相公已是中年之人,早已不复当年血气,此次孤身远涉江湖,前途渺茫,吉凶难测,留下我们孤儿寡母终日悬望,教为妻怎生割舍得下!况且方家远道求救,此行必定凶险无比。但为妻也知道江湖中义气为重,相公必然无法推脱,只盼相公常念家中妻小,前程万里,善自珍重。切不可再逞当年之勇,意气用事,轻易结仇。事了之后,早作归计,莫让为妻终日盼望。”

吴天祥只是微笑答应,曲意温存。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吴天祥起身把自己惯用的钢鞭收入腰间,收拾书剑行囊,备好马匹,

便要起程。于氏母子直送到城外长亭,千叮万嘱,一家三口依依而别。临行前吴天祥在于氏耳边吩咐几句,翻身上马,绝尘而去。留下于氏母子立于长亭之外,手扶垂垂杨柳,痴痴而望。

正是:乐游原上清秋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