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武周]问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160170(第28页)

西域那边实在是距离长安太远了。

卓云在到了那边后都有些送信不易,更何况是其他。

对于西域那边,她至多也就是……又听到了个熟人的笑话。

原本被贬官去台州的来济,也就是在废王立武期间站在长孙无忌那头的其中一位宰相,在过年的时候和绝大多数不出席大朝会的官员不同,来了个反其道而行。

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居然在上书中再一次反对皇后代行政务一事,仿佛能凭借着此举显示出自己的特立独行。

这或许是因为他自觉自己已没什么可以失去的了。

又或许是他觉得,正如陛下已忘记了有萧淑妃这个曾经的宠妃一般,武皇后在陛下心中的地位也是会发生变化的。

但也不看看,上官仪都不敢继续在此事上触及李治的意思,他这个时候拿出这样的表现,非但不能让陛下觉得他是个直臣,还觉他是个想要扰乱朝政的混账。

李治勃然大怒,也当即下达了一条诏令。

既然台州这样的地方来济都待着不舒服,那干脆去庭州好了。

正好还能去西域,跟同样被流放到那里的杨德裔做个伴。

既然他们两个都是喜欢站队宰相、“灵活”

办事的人,想必会很有共同语言的。

……要这么说的话,好像还真的没错。

至于李清月——

她已经在准备启程辽东的各种物品了。

她并没有打算和去年一般,到了临近四月的时候再动身,而是打算提前两个月。

毕竟,她今年的负担不小。

既要继续推进农肥和农具的研究,从李治那里将千户百姓由临时变成永久,又要确保那辽东能在今年开垦出更多耕地,以满足高丽“流民”

入驻的需求。

她也始终记得,自己前往辽东,并不只是要稳定住她灭国高丽的战果,而是要凭借着在这片广阔天地中建立的功业,换来自己在朝堂地位上的逐渐抬升。

大朝会上能否在短时间内出现更多的女官姑且不论,当务之急,是要让她能更有话语权,对大唐整体的军事布局提出自己的意见。

别人不知道,她还能不知道吗?

吐谷浑这边不能永远是被动防守的状态!

裴行俭是个人才,但巧妇尚且难为无米之炊,裴行俭又怎能依靠着吐谷浑这片弹丸之地,和后备资源不断积蓄的吐蕃打持久战。

他去那里,原本就是为了争取时间而已。

哪怕协助吐谷浑击退吐蕃,其实得算是个吃力但收获不多的行动,在李治看来没有太多的必要,出于长远战略的考虑,李清月也必须促成这件事!

粮食不够,那就种出更多的粮食。府兵不愿作战,那就将军功落实。藏原之人认路不易,没关系,现在已经有指南罗盘了!

至于作战的将领,她不是已经在陆续发掘了吗?

而在此之外,她自己还要继续往前走一步。

就从——

今年辽东的扩地留人开始!

第169章

不过,如果说李清月即将起行的时候是踌躇满志、满腔抱负,对于未来还有个格外明确的规划,被“建议”

同行的李敬业就是随波逐流了。

甚至,越是到了临近出行的时间,他越是有些后悔,自己为何要答应下随同安定公主出行。

像是他这样出身的人,完全可以再吃几年祖辈的福泽,譬如在这司驭寺中再过上两年安生日子,直到得到外放的机会。

外州的折冲府也好,外州的寻常官吏也好,都算是个合格的起步。

去辽东打拼确实是在名头上要更好听得多,但李敬业就是觉得,安定公主小小年纪便很有笑里藏刀的感觉。

偏偏事到如今,他想反悔也没这个机会了。

他在长安城中的玩伴都已知道了他的出行决定,若是在这个时候反悔,可想而知会得到何种嘲笑。

他祖父更不会准许他做出这样的退缩。

不仅如此,也不知道是出于对他这个孙子的关照,还是出于对安定公主的喜爱,在他的行囊之中居然还有数车捐赠给辽东的药材和钱粮……

英国公李勣掏的钱。

“我觉得我像是个自己送上门被讹钱的。”

李敬业低声嘀咕。

前来送别的友人跟他之间得算个损友,当即回道:“哪有你这么说话的,别人想求这个在公主麾下任职的机会都还没有呢。你到底知不知道,投效在一位有资格参加外朝大朝会的公主手底下,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李敬业满不在乎:“能有什么意思?”

友人低声分析道:“太子体弱,不宜领兵出征,陛下不欲重蹈先时旧事,加之公主确有天授将才,便顺理成章地给她领兵开府之权。所以,公主麾下之人依然等同于是在为陛下效力,我想这一点,没什么疑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