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武周]问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100110(第30页)

“那么我想,我为何会在此时调度水师,你应该也能理解了。”

孙仁师颔首,“若我没理解错意思的话,大都督是觉得,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可以什么都不动,就等着苏将军下达进攻的指令,也可以……也可以在这一个月里再多做一些准备。”

比如说,收获雨述郡的军粮。

比如说,让百济叛军归心,尤其是那几员将领。

再比如说,无论是原本留守百济的刘仁愿部从,还是渡海而来的万名府兵,又或者是这些百济降卒,都要训练出令行禁止、适应于山地作战的状态。

这些也都是安定公主之前就在做的事情。

而现在,既然水师已在旁为策应,又有这一个月的充裕时间,她要趁机剪除新罗带来的威胁,完全说得通!

就算不以武装暴力手段除掉新罗这个威胁,也要镇压住新罗蠢蠢欲动的野心,让他们在高丽之战中好好地当个帮手。

李清月紧跟着说出的话无疑证实了孙仁师的判断。

“新罗多年间觊觎百济之地,却在引来唐军后未能将此地收入囊中。所以那新罗王金法敏自诩聪慧之人,以为耍点小性子就能拖垮唐军在百济的驻兵。可我偏不惯着此人!”

“我请老师为使者先行求索军粮,同时令水师策应,此为——先礼后兵之道。”

李清月说到这里的时候,目光忽然冷冽,“孙将军,你隶属我大唐北衙十二卫之一,代表的是大唐的脸面。那你应该知道,如何在拿到我要的军粮之余,把你们这次前往新罗的行军消耗,也给一并拿到手?”

这话说得无比掷地有声。

若非安定公主的身量,算上那明显加高了一截的鞋子,也才不过刚满五尺,孙仁师险些要以为,站在他面前的,已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领、谋划纵横的政客。

但对于他们这些将领而言,有一位战略眼光独到的上级,实在是一件无比幸运之事。

他这会儿哪里还能记得,在他刚刚泊船靠岸的时候,还对安定公主多有嫌弃,而是毫不犹豫地应道:“谨遵大都督之令。”

他去干活!

所以在目送刘仁轨领着卓云等人的出使队伍离开后,李清月也送走了摩拳擦掌、意图干一番大事的孙仁师。

这家伙深以自己那右威卫将军的官职为傲,或者说,他以自己是大唐贵族为傲。眼下他既已打消了效力于安定公主麾下的顾虑,自然将这份傲慢对准了旁人。

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个金法敏。

虽说有大都督在百济境内以身作饵、力挽狂澜,但新罗的这出撤兵,在孙仁师看来,无论如何都站不住脚。

归根到底,还是饭吃太饱的问题。

既然如此,那他这头水军发兵的消耗,就可以找他多要一点了。

孙仁师毫无心理负担地想着,这怎么也得按照一个月行军消耗的两倍……不,五倍来算吧!

若是“先礼后兵”

之中的“礼”

起不到作用,他这个兵还能起到的作用更大一点。

“用水师威胁新罗,可要比陆军有用得多啊。”

李清月望着已不见人影的真岘城下,颇为满意地感慨道。

这或许也是起行新罗的孙仁师所想。

新罗地界多山,起码要比百济多。

为了将这些西部山岭充当新罗和百济之间的缓冲屏障,也为了让王都所在之地能有足够的农田供给粮食,新罗的王都被设置在东面的沿海之地。

陆军挺进新罗还需要经由翻山越岭,水师却可以在人猝不及防间登岸。

她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在唇角闪过了一缕玩味的笑容,“希望金法敏能做出一个合适的选择吧。”

“公主,我能问个问题吗?”

同在此地的黑齿常之见李清月终于收回了视线,连忙开口问道。

李清月瞥了他一眼,“喊大都督。”

公主的名号是因为她是大唐天子的女儿。

大都督的位置却是因为她和母亲的合力争取。

或许一时半刻之间有些人还没法及时改变这个对她的称呼,可李清月自己知道,到底是哪一个名号对她来说更有意义,也更能代表着她和母亲都已往前走出了一步。

看看孙仁师那家伙在称呼这方面多有眼力!

就这点上来说,可能刘仁愿都比不过他。

黑齿常之显然还无法理解,为何公主要在这方面有自己的执念,但他作为一个降将,并没有什么反驳的余地,干脆从善如流:“……大都督。”

“问吧。”

黑齿常之:“我是想问,刘长史这几天有事出去了,那晚上的课怎么办?”

别看他在外人面前过的是苦日子,什么白天需要击鼓,还要做山地训练,晚上要被唐军首领“洗脑”

,接受大唐的驯化教育。驴都没这么连轴转的。

他自己对此却是甘之如饴的。

因为越是跟着公主一并听刘仁轨讲经典战事案例,黑齿常之也越是意识到,他此前在百济所接受到的种种教育,都不过是井底之蛙所见。

他或许有着天生迥异于常人的体格,又因出身不低,能在三十岁不到,就坐到形同中原刺史的位置,进而将他早年间就接收到的统兵教育,应用在实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