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第3页)
他后知后觉地意识到,方才这位安定公主的话中提到了他的儿子?
但孙行应当并不知道他身在蜀中才对!
以方今这等传讯不便的情况,应当也不会专门有人将他的消息传到关中。
只是还没等孙思邈问出这个问题,他就已听到李清月再度开口,“另一件,便是培养女医。”
“宫中有专为妃嫔与皇室子女服务的女医官,可到了民间却几不存在。我想先生也不会不知道,固然有您倡导建立妇科,也在医书之中将妇科儿科的病方写在前头,还是会有大批讳疾忌医之人。”
“当然,这可能并不仅仅是她们觉得看诊不便,还因为她们没这个条件被准许看诊。但无论如何,总得先有看诊的地方和人手,再讨论能不能让人来。”
孙思邈有些唏嘘:“公主说的不错,这也同样是我走遍各州所见的问题。妇人产后的心闷、虚烦、恶露等事并不少见,但能接受让外人看诊的却少之又少,有些时候我也只能将成书的诊治方案告知于对方,让她们遵照药方抓药。”
但病症这种事情,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表现,又怎能按照这种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诊治呢。
往往让他听到的,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孙思邈是很想改变这一点的。可凭借着他的这手医术,并不能推动一些早已坚如磐石的东西。
正因为他知道这件事有多难办,才在忽然听见李清月提到此事的时候同样觉得不真实。
他有些不大确定地问道:“这件事上,公主真能做这个担保之人吗?”
李清月摸了摸鼻子,决定还是先不告诉孙思邈,她前来蜀中是偷偷摸摸不辞而别的,回去之后可能会被阿娘教育。
这说出来有损她的形象。
于是孙思邈就只见她笃定地回道:“我会竭尽全力促进此事。您不必觉得我年纪小,说话没分量。”
她说话之间摇了摇手边的鱼袋,提醒着对方,这个本应该由官员掌握的标志很能说明她的特殊待遇。
“当然了,我也更希望您能抓住为皇后看诊和修编本草的机会,让自己的话多些分量。”
她想了想还是多提醒了一句,“这与您无心功名并无矛盾。”
孙思邈若是想在宫中做医官,早在隋朝或者李世民在位期间就可以做了,可他并没有选择这条路,足可见他的平生志向。
若非李清月将这几个颇有发展前景的目标放在他的面前,他很有可能没打算在短时间内从益州回返关中。
但现在,既然有些事情必须站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去做;有了李清月方才的陈说,他也不必担心什么理念冲突之事——
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
孙思邈的心中还有最后的一点天人交战。
这位安定公主所勾勒的前景,对他的吸引力着实不小。
那几个数字也反复在他的脑海中盘旋。
可是受到皇室的领导来决定行医计划,终究还是……
李清月忽然又补了一句,“我以如今稚龄便敢来蜀中向您争取邀约,您比我多活八十年,难道还不敢试一试一个不一样的未来吗?”
——
当孙行前来此地见到父亲的时候,安定公主已不在此地了。不知为何,他瞧着父亲的面容竟有种奇怪的感觉。
早年间父亲给他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在俗世之中行走的医仙,正因为是仙,所以才对任何病人,无论其性别贫富,都是一视同仁。
这并不是坏事,起码对于一心钻研医术的孙思邈来说不是坏事。
但以孙行此刻所见,在父亲的身上他瞧见了几分人气。
这种人气像是什么呢?
像是他忽然找回了更年轻时候的状态,有了一出新的奋斗目标。
这肯定也不是坏事,对吧?
“你愣着做什么?”
孙思邈打量着自己的这个老来得子,很有些无奈,“说起来,安定公主是如何知道我在蜀中的?”
孙行老老实实地答道,“她闻出来的,说是您的纸上有石硫磺的味道。再加上您那张信纸的背面还沾上了空青,就不难推断出来了。”
“难怪……”
“难怪什么?”
孙行问道。
孙思邈回他:“难怪公主在离开之前说,她听闻炼丹术士有一种伏火法,是混合石硫磺、硝石、硵砂,将它们一起用火点燃,就能令其迅速燃烧。我这里既有原材料的话,能否让她从旁见识一番。”
孙行觉得,这确实是那位好奇心旺盛的公主能做出来的事情。
但想想她都能说服父亲为她所用,孙行又觉得,不能仅仅用好奇心旺盛五个字来形容她。
相比之下可能还是他在此时更有好奇心一点,“那她还和父亲说了什么?”
孙思邈摇了摇头,并没有打算将其他话告知于旁人。
在经由安定公主说出了那一番话后,再回头去看这个上屋抽梯的说法,更让人觉得这不是个孩童戏耍之举了。
毕竟,有些话从一个这样年少的孩子嘴里说出来,未必会让人夸赞她乃是神童,反而只会让人觉得有些惊世骇俗。
连他一个见惯了风浪的人都免不了惊愕当场,何况是旁人呢。
所以既是“上屋抽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