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3 章 丰收宴席(第1页)
“蒙毅。”
小王贲念叨了两下这名字记住小蒙毅的长相后,就又眼睛发亮,满脸痴迷地看着木栅栏内的南瓜田。
随后,他又随着人流往前挪动,来到了别的田地前,瞧见围在木栅栏内的东西还是一个个瓜,只不过与南瓜的颜色和外表不同,新的田地里长得瓜全部都是圆滚滚、绿油油的躺在地上,看着就很饱满,非常有食欲。
甚至新瓜田中空气的甜味闻着都要比南瓜田更浓郁。
小王贲用两只小手扒着木栅栏,努力在空气中吸了吸绿色大圆瓜的清甜味道,同时还直棱着俩耳朵,认真地听国师母亲的讲解。
“君上,这块地里的瓜,名叫西瓜,是一种夏天吃着很解渴的水果。老人、小孩都能吃,特别有份量。”
“一个大瓜差不多有十几l、二十斤重,而一个小点的瓜也有五六斤重。”
“那这瓜是实心的吗?”
“实心的,这瓜用清水洗一洗,就能用刀切开车,里面除了有一些黑色的瓜子外就是红色的瓜瓤,把红瓤吃掉后,底下还有一层白色的瓜皮,把白色的瓜皮切成块或者丝,凉拌腌着都好吃。”
“不错。”
秦王稷笑着颔首称赞,深吸一口气,满眼喜悦的望着西瓜田,看到那随处可见的大瓜,他明白这种水果注定是贵族富户们才能享用的金贵东西,虽然没有南瓜那般让他心动,可这金贵的瓜每年种几l亩,若是卖给贵族、富户们,能赚大户的钱来给国库、私库添财,也非常不错。
欣赏完西瓜田后,秦王稷又迎着光线,眯眼往旁边的田地看,笑着猜测道:
“老夫人,那边的几l亩田也栽种的是水果吧?”
王老太太笑道:
“对,君上,那边是两亩草莓,两亩番茄,红的果子都是成熟果,已经都被摘下来了,剩下的绿疙瘩都是还没长熟的,得再长几l日,变红了,才能采摘。”
“哈哈哈,原来如此。”
秦王稷背着双手笑了笑,怪不得他觉得那几l亩地的果子,他看着有点眼熟,却又认不出来呢,原来是没长熟的番茄和草莓。
待到看完南瓜和三种新奇水果后,老赵一家人又带着乌泱泱四百多号人来到了一片同样搭着架子的田地前。
只不过眼前搭在田地里的架子,虽然是与番茄类似的竖立架子,但架子明显要比番茄架子高许多。
看着那从高架子上结出来的一根根绿色的细长东西,太子柱想了好大一会儿L都想不出来长得相像的东西,但他能看出来这东西像蔬菜,不像味道好的新果子,遂对着王老太太猜测地询问道:
“王老夫人,这片地里长出来的东西难不成是您培育出来的新蔬菜?”
王季妞瞧了胖太子一眼,笑着指了指面前的田地,又指了指旁边的田地,对着众人高兴道:
“太子殿下,咱们前面这地里种的东西叫豇豆,也叫豆撅子,是一种蔬菜。只要夏天淋了雨水,
这豆撅子就哗哗哗的长,摘都摘不完,特别能长,俺觉得庶民们的田地里若是能种一排豆苗,搭好架子,精心照料,一个夏天都不愁豆角吃。”
“前面那没搭架子的地里种的东西就比豆角更厉害了,是和南瓜一样能亩产千斤的高产农作物,名叫土豆,既能当主食吃,还能当蔬菜吃,特别百搭的食物。”
众人听到这话,还没等将豆角欣赏完,就不淡定地全都挪到了土豆田处。
秦王祖孙仨站在土豆田的木栅栏前,看着栅栏内绿油油的农作物。
那挂在木架上的南瓜一个个长得既敦实又显眼,不用称量都知晓那必然是亩产千斤的好东西,可是祖孙仨扒着木栅栏瞪大眼睛仔细盯着下方的土豆苗看了许久,愣是没瞧见一个长得像果实的东西,不禁面面相觑。
秦王稷疑惑地看着王老太太询问道:
“王老夫人,您说的土豆在哪里?寡人怎么瞧不见呢?”
王老太太拍了拍身旁小曾外孙的脑袋,低头笑道:
“政,你进木栅栏里给你曾大父讲一讲土豆。”
“嗯嗯。”
政崽忙伸开双臂被自己姥爷给弯腰掐着腋下,高高举起,隔着木栅栏递到了田里,而后围在前面的大人们就无意识的将身子往前倾,目不转睛地盯着政的动作看,站在后面的人也全都踮起脚尖、伸着脖子努力朝前看。
小王贲则和一群稚童们一样齐齐蹲在木栅栏前,透过栅栏的空隙,看着里面身着金色绸衣的小曾王孙先在地头处低头瞧了几l眼,而后就伸出两只小手抓着一棵绿油油的苗,使劲儿L往外薅。
只听“砰!”
的一声响,众人就看到小脸微红的政小公子,极其努力地薅出来了一大堆的泥土。
不。
不是泥土。
众人定睛一看,才从政小公子抓在双手中的绿苗根部内,辨别出来了十几l个大大小小包裹着泥土的褐色果子。
大的果子瞧着像成年人的拳头一样,小的则像是小孩子伸开的小手般。
政崽抓着手中的土豆苗轻轻在地头处磕了磕土,泥土被震下去后,挂在根部上的土豆就看起来更显眼了。
小家伙像献宝般,忙走到木栅栏前,高高举起手中的土豆苗,眼睛发亮地对着自己曾大父和大父大声讲道:
“曾大父、大父,我太姥姥种出来的土豆就是长在这绿苗根部的东西。”
“土豆又叫马铃薯和山药一样都属于薯类,它们能吃的部分都在根处,种植方法也类似,全都是亩产千斤的高产粮种!”
“新鲜的土豆吃法可多了,不仅能蒸着吃、煮着吃、炸着吃、炒着吃,还能把土豆做成土豆粉,长久的保存下来,慢慢吃。”
“土豆也很好养活,不需要精心的照料,也不挑田地,味道还非常好,老少皆宜,这种农作物除了需要轮种外,我找不到它别的毛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