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第1页)
【说起来那时候不是有什么上三旗下五旗的说法,是按照什么分的?】
【因为上三旗是皇帝直接统领的吧?】
【皇帝不是只统领正黄旗和镶黄旗吗?】这个发言一看就是清朝初年以前的人说的。
【还有正白旗啊】
“说起来不知道清朝皇帝是不是很喜欢八这个数字,后来咸丰帝也给自己的儿子留下了顾命八大臣,虽然没什么作用。”
“所有前任皇帝留下的大臣,继任都是看不顺眼的,不管继任的是皇帝、摄政王还是皇太后。”
伍爱华讲了一个冷笑话。
“多尔衮和顺治前后玩废了不少大臣,慈禧和恭亲王奕绅直接政变一竿子打死了八大臣。”
【主要是这老毒妇虽然不做人事,但是手段是真的厉害】
【人家可是实际掌控清朝47年,仅次于康熙和乾隆,手段怎么可能不厉害?】
【那什么顾命八大臣也是好笑,总觉得妇人而已,不足为惧,人家皇帝都敢搞死,还怕动手害死你们几个大臣?就是拿什么亲王不帮忙,她也能想办法直接一壶毒酒把你们一起送走】
顺治气怒不已:“咸丰是哪个不肖子孙?都说后宫不得干政,居然还给后宫权柄!”
自己亲娘的教训他们是看都不看吗?!
【咸丰寻思,给老婆的,老婆迟早要给儿子,譬如秦朝宣太后、汉朝窦太后、宋朝刘太后,不都是还政给了儿子孙子?就是唐朝的武帝,也是自己过了一把皇帝的瘾后给了儿孙,但要是给大臣的,那就不一定了】
【主要是他没想到有的儿子活不过亲娘,不是自己儿子,人家就更不客气了】
【还记得慈禧的名言: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
“从皇太极开始,清朝初期和中期一直在致力于中央集权,顺治亲政之后,进一步削弱了满洲贵族的议政权力,全面学习汉化。”
“至康熙年间,清朝的行政机关格局已经基本奠定了下来。”
“清朝效仿明朝的制度,设立了内阁,雍正又创立了军机处,这两个机关主要就是对皇帝负责。”
“内阁负责参赞机要事物,设有若干大学士,负责拟旨、票拟奏章给皇帝参阅,以及组织翰林等单位修书。”
“雍正成立的军机处则是分了内阁的军权,军机大臣负责协助皇帝办理军务,在雍正之后称为清朝的常设机构,权力也渐渐扩大到涉及所有政务。”
【主要还是军机处好用啊,内阁读书读的多,多少还有点所谓的文人想法,军机处那就是皇帝的猎犬,指哪咬哪】
“在乾隆后,皇帝的命令可以不经过内阁,由军机处起草直接送到地方,在明朝中后期皇帝来看,应该是难以想象的一件事情吧?”
【那可不?明摆宗能够跳过明摄宗发圣旨?】
张居正再次感到自己一世清名被毁,就是因为这个摄宗。
【紫极仙翁想要一心修道,都要把愿意舔的大臣放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也没说跳过内阁干活啊】
【不愧是清革宗雍正,改革先锋,不能解决搞问题的人,就换条路走】
【不是,清朝文人都跪着给皇子皇孙上课了,还有文人风骨在?】
【也许只是地方宗族的利益代表,汉人集团的利益代表,不是什么风骨】
“除了这两个直接被皇帝领导的行政机构之外,清朝行政机构的设置基本是抄了明朝。”
“譬如设置了六部,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以上排名区分先后。”
【哈哈哈哈哈我这神奇的笑点,我还以为博主要说以上排名不分先后,结果是区分先后!】
【那必须的啊,你们判案和修工程的,能和人家管人事管钱的比吗?】
【想想礼部都排在第三,果然自古以来干实务的都没有搞务虚的那些人重要啊】
【前面的朋友,六部已经是实务了,务虚你要看翰林院这些啊!】
“除了六部之外,清朝还有都察院、翰林院、理藩院,负责监察、编书、少数民族事务。”
“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分别负责审案、祭祀礼乐、宴会餐饮、外交翻译、养马。”
“另外,还有国子监、钦天监、通政司、宗人府、銮仪卫、侍卫府、太医院等等。”
【听说朱元璋有祖训,明朝不允许皇帝杀厨子,怕厨子会报复,所以当时的光禄寺是一个摆烂的好去处,只要没有食品安全问题,谁都不能挑剔他做的不好吃不好看,是不是真的啊?】
【什么?还有这种好去处?】
【朱元璋这么惜命,也没说不杀太医啊?】
【因为当皇帝的,可以学习一些基础医术判断太医有没有害人,但是不能天天自己去做饭?】
【笑死,我就想问,厨子会被殉葬吗?殉葬的话,怎么能保证后来者不报复?或者帮别人干活换取活命机会?不殉葬的话,怎么保证他不会用食物相克的理论提前搞事身体虚弱的皇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得罪谁,也别得罪厨子!】
【我宣布,厨子才是明朝最好的职业,没有之二!】
“除了这些中央机构之外,清朝的地方机构也参考了明朝的设置,但是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地依然进行了不同的区分。”
“在汉民族为主导的地区,地方机构是省、府、县三级,设有总督、巡抚、布政司、按察司、知府、知州、同知、通判、直线等等官职。”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为了方便管理、减少民族矛盾,所以当时的清朝一般是采用自治的模式,在蒙古地区坚持满蒙一家,世代通婚,让公主和亲抚蒙,后宫也会有蒙古人的身影。”